廣域網優化(WAN Optimization)技術是針對廣域網的一系列技術類別統稱,其主要用于增強數據傳輸的效率。實際上,與TCP數據傳輸效率和優化相關的因素無外乎幾類:數據吞吐量、帶寬需求、延遲、協議優化、丟包率等。除此之外,在廣域網范圍內,還包括端點傳輸距離以及數據傳輸總量。廣域網優化技術的目的,就是旨在利用更少的帶寬需求,支持更多的并發連接和協議,同時保證數據傳輸質量,進而提高整個網絡的利用率。
一般來說,廣域網優化技術包含以下幾個類別:
● 數據去重
旨在消除廣域網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冗余數據,通過發送指針定位的方式來代替實際的冗余數據。對于IP應用來說,這種字節級別的優化能夠帶來實際的好處。
● 壓縮
這一技術能夠提高應用的性能,使得在單位時間內流量的傳輸更多。從本質上來說,廣域網優化數據壓縮技術類似于我們常見的內容壓縮(比如ZIP、RAR形式的壓縮文件),不過其主要通過硬件或者虛擬機之間的數據傳送來交付。一般來說,數據壓縮需要每個端點(包括分支機構)都部署相應的設備或者軟件。
● 延遲優化
這一部分主要負責對TCP協議進行優化,這種優化包括選擇性確認、三層擁塞控制算法等。在一些應用中,本地的廣域網優化產品會應答客戶端請求,而不用將請求轉發到遠程服務器。這種“先讀后寫”的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網絡延遲。
● 緩存/代理技術
實際上,這一技術是比較好理解的。其同我們常見的緩存從原理上沒有什么不同:將訪問數據保存到本地更快的數據介質上,以備頻繁訪問時應用。
● 服務質量控制(QoS)
服務質量控制主要涉及到對連接的控制,其有助于減輕帶寬的競爭。對于寶貴的WAN帶寬,應用之間會有競爭,控制競爭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利用帶寬分配和服務質量(QoS)工具。IT人員能夠根據應用業務規則分配WAN上應用的優先級,確保該應用能夠獲得足夠的帶寬,從而提高與業務緊密相關的生產率。
目前,我們在市場上能夠見到很多已經推出了相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廠商,其中不乏思科、F5、Juniper、Radware、Riverbed等知名廠商。在國內廠商中,包括H3C、深信服等也有廣域網優化的相關產品。(文/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