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認證中心發布了衛星導航產品質量檢驗結果,認證檢驗,通過率不到30%。該中心稱:GPS衛星導航產品質量水平整體堪憂。
檢測報告指出,質量問題包括性能不佳,定位精度低;電子地圖陳舊,找不到目的地;地圖更新不及時,導致司機違章行駛或繞道走冤枉路;導航軟件可靠性差,經常死機或者無法重新計算路徑。
GPS技術含量很高嗎?應該比不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吧。為什么GPS產品質量如此之差?2011年10月,南方都市報曾以“名牌GPS被山寨逼上絕路”為題,生動報道了GPS市場亂象。
報道說,雜牌機已經牢牢控制了市場,“品牌”光環正在消散,多款名牌機基本絕跡。一些雜牌機中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尚且不超過10%,品牌機的市場份額更是只占百分之幾。
報道還提到,名牌機與雜牌機在基本功能上區別不大,在使用人性化及功能的多樣化方面,山寨產品反而略優于名牌產品。名牌導航產品的機器,如果想安裝其他地圖會受到限制,相比之下,雜牌機中有部分可以由消費者自行選擇地圖,甚至同時安裝兩個以上地圖,以便使用過程中任意切換。
據汽車工業協會的報告,中國導航市場自2005年起步,201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000億元。制造銷售GPS導航產品的品牌廠商有200多家,無牌的多如牛毛。產品同質化,包括外觀設計、營銷方式、營銷渠道同質化,使導航產品價格不斷走低,質量參差不齊,山寨產品滿天飛,不法廠商渾水摸魚。
在這樣一個沒有強勢外企,完全由本土廠商主導的市場里,規模越來越大,人人都想快速撈一把,山寨四起,價格戰惡性競爭,品牌機山寨化。這就是當前GPS市場的現狀,也是產品質量普遍較低的原因。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市場里有蘋果這樣的玩家,局面就完全不同。家家都會亦步亦趨追隨蘋果,甚至還有人會放話要和蘋果一爭高下。以此為參照,推理一下,GPS市場之亂更深一層的原因在于整個產業沒有領導者,廠商對好品質、好體驗、未來戰略一片茫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低水平抄襲、互相山寨、亂打價格戰的泥潭。
沒有強勢外企,市場放量增長,本來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本土GPS產業如此表現,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中國IT產業特質——超一流的學習模仿能力,令人焦慮的自主創新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