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全年汽車銷售超過1850萬輛,再次刷新歷史紀錄,中國是汽車大國毋庸置疑。但是,汽車大國并不等于汽車強國,與傳統汽車制造強國相比,中國汽車業要走的路依然漫長。
在移動互聯時代,當前方興未艾的聯網汽車(connected car)對于實現中國汽車強國的夢想也許是一條可以踏尋的“捷徑”。
四輪連接一切
在當今的互聯世界,汽車已經融入到整個互聯網系統當中,正處于一個將信息系統、互聯網和輔助駕駛系統融入汽車系統的新時代。越來越多諸如3D導航、實時交通地圖、聯網游戲、遠程診斷等元素,正在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駕乘體驗,并確保出行變得更加舒適、安全和便捷。然而,聯網汽車的體驗并不局限于此,它還包括汽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交通安全體系、其他汽車、移動位置服務及相關服務的互通互聯,可以使汽車與周圍世界進行智能和有效的交流。從本質上看,聯網汽車未來將成為人們數字生活的另一個擴展。
畢馬威公司汽車行業主管Mathieu Meyer曾經專門撰文指出,汽車的數字革命將會更加壯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希望在駕車的時候也能保持與網絡的連接。未來,一輛成功汽車的判定標準,也許不再是它在真實道路上的性能表現,而是它在信息高速路上的“速度”。
什么才是聯網汽車在信息高速路上的性能,那就是它能夠聯接一切的能力。
車與車(Car-to-car)的連接。一旦每輛汽車都安裝有聯網設備,那么它們就會成為一個實時的交通傳感器,這樣就可以感知到每一輛行駛中的汽車,了解它在剛剛行駛過的道路上是否啟動了ABS、ESP,從而對周邊交通的路況有所了解;
車輛連接到交通基礎設施(Car-to-infrastructure)。有了它,就可以使駕車者在車上能夠接收、處理所有可以想象到的交通信息,例如從交通信號情況、臨時車速限制到空閑的停車位這樣的信息;
車輛與各種服務(Car-to-OEM/Service)相連接。目前在奔馳、寶馬等高端車型上已經實現了這種情形,例如在沒有鑰匙的情況下啟動車輛;
車輛與企業(Car-to-enterprise)相連。這里的企業是指與車輛有關的所有企業,包括加油站、停車管理機構、輪胎經銷商等,這種聯網能力可以為它們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種商機,從而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
車輛與家庭或辦公室(Car-to-home/office)相連。有了它駕駛員就可以在車內辦公,或是在家的餐桌上控制車輛的加熱器,或是將周末出行的計劃通過網絡發送到車輛上的導航系統,而不需要在家里或車里完成相應的操作。
事實上,只要有一個IP地址,聯網汽車就可以實現和“X”連接和互動,“X”既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車輛,甚至也可以是車庫的大門、辦公室的臺燈和家里的烤箱。
首先考慮安全問題
汽車連接一切,面對如此美好的愿景,眾多汽車制造廠商和IT企業已經開始加緊了相應的研發。
寶馬iConcept系統可以在行駛中通過中央信息顯示器,為駕駛員提供行駛路線和車輛周圍實時路況的信息;福特所開發的實時交通信息系統可以幫助駕駛員面對障礙物阻擋也能感知前方路況,前車在剎車時會將車輛制動信息發送給它后面的車輛,后方配備此類技術設備的車輛在接收到前方發來的數據信息后,就能夠給司機發出相應的警示;奧迪也正在打造一種“熱點車”的概念,即通過奧迪車上的藍牙車載電話連接WLAN熱點,這樣乘客就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iPad或上網本方便地獲取信息和電子郵件,并在旅途中上網沖浪;在CES2012上,博通公司就展示了在車輛上使用以太網技術的各種創新,其中除了演示車載信息娛樂功能,還有可以提高安全駕駛的應用,例如可用攝像頭捕捉到并線的車輛,并提醒駕駛員注意。
不過另一方面,這些關于聯網汽車不懈的努力也為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無數的挑戰。Mathieu Meyer表示,一旦聯網汽車成為可能,那么汽車就將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不只是可以連接到互聯網那么簡單。拋錨救援、車輛服務和交通基礎設施,將構建一個能夠提供交通管理的信息系統,與之相應的安全自然就會成為重中之重,否則任何一點微小錯誤或是黑客攻擊都可能帶來生命的代價。
英特爾公司嵌入式與通信事業部汽車解決方案部門客戶與市場開發總監施柏蒂認為,一旦汽車進入“聯網汽車”階段,汽車與汽車之間,汽車與手機、電腦、加油站等設備之間,甚至汽車與人之間都將進行更加自然的交互與溝通。然而,汽車和個人電腦交付的畢竟是不同的體驗,要真正實現聯網汽車需要面臨兩大挑戰:第一是安全性的挑戰。在聯網汽車使用的過程中,沒有鼠標、鍵盤,車載用戶界面也大不相同,安全性成為了用戶在車內連接互聯網的首要因素。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哪些應用需要語音實現、哪些應用需要觸控實現、哪些應用依靠手勢就能實現成為供應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第二是聯網服務質量的挑戰。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環境,有的地方極熱,有的極冷,行駛速度在不同的路況上也會不同。如何讓聯網汽車在不同的環境中保障工作平臺的穩定進而提供一致的體驗,對于所有供應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中國之路就在腳下
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地位與日俱增,國產聯網汽車以及與之相呼應的“車聯網”也呼之欲出。
上海汽車在2010年推出的榮威350車型就主打了移動互聯特性,該車配備了inkaNet車載信息系統。整個inkaNet系統基于Android平臺,可實現諸多互聯網應用,例如數字音樂服務、個性娛樂節目、新聞信息服務、實時財經信息、個人移動秘書、客戶車輛管理、車輛定位服務、交通信息服務、天氣信息服務、旅行貼士、同城交友、車友博客、社區功能以及網頁瀏覽等功能。“現在互聯網應用已經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自然也會輻射到汽車的使用上,inkaNet代表的就是我們平時的生活。”上海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張覺慧說。
除了上海汽車等整車制造商在前裝市場不斷試水聯網汽車,在更加廣闊的后裝市場上,不斷有IT企業與相關企業擦出火花。華泰汽車、深圳合正、武漢藍星、紅旗軟件、華陽通用電子、遠特科技等眾多供應商,已經面向市場推出緊跟消費電子發展速度的IVI系統(車載信息系統)。在2012年2月舉辦的第八屆廣州國際汽車改裝服務業展覽會上,英特爾公司與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就共同宣布推出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的新一代IVI系統。據悉,該系統匯集了英特爾與華陽在該領域的領先優勢,具備語音輸入、語音命令、手勢控制等一系列先進功能,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極大地滿足他們對于更加安全、互聯、愉悅和智能的駕乘體驗的迫切需求。
聯網汽車的最終目標就是走向人與車、車與車、車與交通和諧共處的智能交通,但是單個聯網汽車只是整個智能交通中的一個粒子,還需要有一張無形的網絡將這些粒子聯系在一起。2010年汽車移動物聯網(車聯網)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正式拉開了與聯網汽車相關的智能交通信息網絡的建設,目前國內與之相應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
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北京市將統籌部署全市傳感器、探頭、電子車標等各類傳感終端,建設全市探頭統一管理系統,完善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建設覆蓋城區和重點城郊區域的交通道路違法監測與分析系統;構建智能交通數字資源中心及出行信息服務體系,通過網站、手機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提供實時、便捷、個性化的路況視頻、出行路線引導、交通管制等信息服務,推廣車對車短程通信技術應用,推進智能交通系統與車輛的互動感知,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管理方面的應用,推動智能監控停車場建設,逐步建設國內領先的“車聯網”。
2011年12月,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615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6所在內的國內10余家央企和高校組成的,旨在破解交通堵塞“城市病”的研究機構——國家汽車移動物聯網聯合設計中心也在北京成立。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聯網汽車發展必將進入快行道,這一行業的發展將有力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升級。
聯網汽車所帶來的各種應用模式最終是要滿足駕駛員和最終用戶的應用需求,因此離不開包括汽車制造商、IT廠商、服務提供商等多方力量的推動。這也就需要各方面加強端對端的交流,一起探討聯網汽車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用先進的產品與技術來滿足消費者對于聯網汽車全方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