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嘯后,中國金融市場呈現出開放、活躍、繁榮的行業景象,然而,全新環境下的生存壓力與競爭挑戰,也成為中國銀行業頭上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中小銀行而言,這份感受尤其深刻,從近幾年來中小銀行更換核心系統空前旺盛的需求中也可見一斑。
目前,我國各類中小銀行的經營模式與市場格局都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依托區域經濟優勢、建設具有特色的精品銀行已成為它們普遍的追求。所謂業務驅動IT、IT支持戰略,銀行戰略和業務上的變化最終都將轉化為對IT的需求,銀行IT系統中最關鍵的核心業務系統,則直接決定了銀行的運營效率、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這也正是中小銀行重視核心系統建設的根本原由。
診脈中小銀行
總體來看,當前中小銀行更換核心系統最主要的原因是現有的核心業務系統對業務、戰略發展支持不足。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小銀行正積極發展零售業務,“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通過核心等IT系統貫穿于業務發展創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跨區域發展,則對銀行自身服務、產品的快速創新與推出以及核心系統的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中小銀行謀劃上市,就必須全面達到監管標準,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但原有的核心系統卻可能因為設計、架構等問題無法提供相關支持。
從業務發展角度來看,核心系統作為IT系統的心臟,不僅要充分滿足當前業務的需要,更要對未來3~5年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支撐。然而,目前很多中小銀行使用的核心系統可能是十年前或十幾年前建設的系統,補丁打過一輪又一輪,新增一個服務或產品動輒就是幾個月甚至是更長的開發時間,也因此,核心系統成為制約不少銀行業務發展的瓶頸。
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核心系統不能很好地支持業務、戰略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原有核心業務系統的技術支持能力已近枯竭。中小銀行在IT理念、部署等環節相對弱勢,其核心業務系統可能原本在技術理念與發展方向上就缺乏先進性和靈活性,或者從今天的技術發展來看,它們已與當前的技術理念形成過大的差別,因此不能滿足銀行實現業務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重要目標。今天,SOA架構已成為IT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SOA架構、支持條線化的系統能很好地支撐銀行的業務戰略轉型,這一點已在國內外很多銀行身上獲得驗證。也因此,越來越多中小銀行認同采用SOA架構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并勇于付諸實踐,掀起了一場“換心”熱潮。
明確定位
銀行核心系統建設雖然持續了幾十年,但業界對核心系統的認識卻并不一致,甚至在很多項目的實施中,核心業務系統應該如何定位、涵蓋哪些業務和功能,還需要反復論證。核心系統從原來的“大而全”,用一個系統解決所有IT問題,到現在的“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為基礎、以數字化經營為目標,其建設思路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由此形成了核心系統在銀行整個IT架構中的不同定位。而只有正確定位核心系統,才能真正理解核心系統對中小銀行整個IT架構的決定性影響。
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究竟該如何定位?通常,新一代核心系統會具有以下四點特性:其一,要具備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新一代核心系統要真正成為面向客戶提供金融產品的交易處理系統,就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調產品創新、整合服務渠道、關注風險管理與控制,并適應“流程銀行”的變革。其二,要具有清晰的業務模塊。核心系統包括客戶信息、存款、貸款、支付等基本業務模塊,既可基于銀行的業務條線進行部署與擴展,又可實現模塊之間的靈活組合,以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其三,要具有靈活的整體架構。核心系統應以銀行整體應用為目標,通過松耦合、分層次的規劃,形成基于SOA架構之上的核心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其四,要具有標準化的業務服務定義和統一的信息模型,這樣銀行可減少對具體應用產品的關注,而重點規劃業務服務建設,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我們認為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首先應該是一個以處理銀行最基本、最核心業務(如存款、貸款、結算、中間業務等)為主的、面向客戶和對外服務的IT系統。其次,會計核算是核心系統的主要功能,銀行凡是涉及到會計核算的業務,原則上都應該納入其中。在銀行整體IT架構中,核心系統定位于實時的、基于交易的IT系統,應該是一個穩定、被動的服務提供者,只對外提供交易處理功能。需要強調的是,銀行核心系統不宜實現變化大、周期短或功能相對獨立的業務功能,也不宜過多地進行流程控制和數據分析。這樣定位的原因在于,核心系統作為銀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易系統,需要保持穩定與高效。參考國外銀行的系統建設經驗,我們會發現,它們的核心系統相對很“穩定”,甚至可以做到幾十年不換,而我國的很多銀行,核心系統更換的頻度往往是5~8年一次。
目標設定
核心系統作為銀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易系統,需要保持穩定與高效,中小銀行在對核心系統進行選型和論證時可以充分考慮如下六個目標,即客戶、產品、流程、風險、監管和績效,要切實關注目標的實現情況。
1.客戶服務。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必須實現“以客戶為中心”,雖然這個理念在業內已經說了很多年,但迄今為止真正在核心系統中做到的銀行和廠商并不多。新一代核心系統不僅應支持客戶信息有效共享,還應建立全行統一的客戶識別機制和客戶忠誠度管理機制,使銀行無論產品、服務還是核算體系,都做到緊密圍繞客戶來進行,讓新一代核心系統真正成為銀行面向客戶提供金融產品的交易處理系統。
2.產品創新。新一代核心系統要能通過參數化配置,支持銀行產品的快速創新,并能對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和差異化定價,能將產品及其創新及時共享給所有的銀行服務渠道,從而推進產品的交叉銷售和收益提升。參數化是絕對的亮點,長期以來國外銀行為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進行業務的處理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智慧結晶就是參數。但是參數在被國內銀行使用時不能硬性照搬,一定要搞清楚一個參數的具體含義、產生的環境、能解決什么問題、體現的是什么理念,做到最合適地使用這些參數,不排除要改造這些參數。所以正確使用和合理改良這個度在項目中是最難把控的。
3.流程優化。核心系統作為重要的交易系統,對銀行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負有重要責任。新一代核心系統要幫助銀行實現作業集中處理和流程化,建立標準的業務處理流程,支持差異化的業務操作處理,形成銀行前后臺合理的作業流程和處理模式。
4.風險控制。新一代核心系統要對銀行的操作風險、客戶風險、交易風險,在業務處理過程中進行有效管理,需要支持銀行形成統一的風險管理框架,能夠進行風險的統一識別。
5.滿足監管。核心系統作為重要的業務數據源,要為銀行的管理和決策分析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建立統一的監管數據標準,同時也要能滿足不同分支行的數據手工填報需求,確保向監管機構上報的各類數據準確、完整、及時。
6.績效管理。新一代核心系統要能支持銀行各分支行的不同績效考核機制,要能從產品的維度對業務貢獻度進行統一的分析,為銀行在產品、人員、部門等不同層級的績效考核提供支持。
以秦皇島商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為例,2011年9月上線至今,新系統的各項功能及業務條線平穩運行,不僅明顯提升了該行的業務運營能力,也為國內眾多中小銀行的IT核心建設提供了經驗借鑒。
其實早在項目選型時,秦皇島商行便確定了項目選型的幾個基本原則:一、新核心要體現以客戶為中心面向服務的設計理念;二、堅持“小核心大外圍”的總體設計思路#8201;;三、要具有高度的參數化水平。通過一年的時間完成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的成功交付,秦皇島商行的建設經驗讓更多中小銀行了解到,當客戶方與服務商在思想上達成統一,借力服務商成熟的產品和豐富實施經驗,并注重科學的項目管理方式,銀行客戶的“換心”之路并不會像“高速路上換輪胎”所比喻的那樣艱難,今天來看,中小銀行實現核心系統高效率、高質量的成功交付顯然已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