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資質認證的旺季,在系統集成三四級資質的認證機構——北京信息化協會,采訪協會秘書長段紅的時間被安排在下班以后。
在系統集成一、二、三級和監理資質申報暫停一年多時間以后,新的資質評定條件于2012年5月出臺。需要申請新資質的集成商等了一年多時間,不少企業在政策出臺的第一時間遞交資料,申請資質。
既要按照舊標準給該換證的企業換證,又要按照新標準接受申請新資質的企業遞交的材料,在這個新舊政策交替的過渡期,系統集成認證機構就顯得格外忙碌。
等了一年多的系統集成商們都能夠如愿以償地拿到自己想要的證書嗎?新的評定條件對入門級企業降低了準入門檻,但對高等級資質提高了要求。一二級資質的門檻有了較大提高,原本的一二級資質系統集成商中將有部分會被降級,要想更上層樓談何容易!
是誰動了系統集成商的證書?系統集成行業經過12年的發展,企業和市場的規模都增長了數倍,再用12年前的標準來衡量今天的企業,一定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時光荏苒,標準的制定也在與時俱進。隨著集成資質新標準的出臺,在這個紅紅火火辦資質的季節里,為生計奔忙的集成商們,又平添了幾絲憂慮、幾許揣測、幾分憧憬??
扶新:入門門檻降低
在北京云華軟件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有整整一面墻的架子上陳列了各種證書,其中不乏雙軟認證、ISO 9001質量體系認證、軟件產品登記證書。云華軟件總經理張志成將每張證書的申請過程和所證明的能力一一為記者講述。面對已經獲取的一系列證書,張志成并不滿足,目前,他最希望的是這些證書里能有一張系統集成資質認定的證書。
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工作辦公室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等級評定條件(2012年修定版)》( 工信計資[2012]6號)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等級評定條件(2012年修定版)》(工信計資[2012]8號)。張志成研究了新的政策標準。新標準對入門企業的門檻降低了,他認為云華軟件已經達到了四級資質的條件。6月29日第一批申請資質的企業將被按照新標準受理申請。張志成已經開始準備資料,打算申請四級資質。
北京云華軟件有限公司是2011年11月成立的。農業信息化是云華軟件的主要業務領域。雖然公司剛成立7個月時間,但張志成和他的同事已經在農業信息化領域積累了多年經驗,半年多的時間,云華軟件承接了好幾個農業信息化的軟件開發項目。
在農業信息化領域,有一些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項目,需要追溯農產品來源的信息,要用到物聯網、RFID的技術。這類項目是云華軟件所擅長的,但是云華軟件卻無法承接。原因是云華軟件沒有系統集成資質證書。物聯網項目涉及到軟件、物聯網硬件設備和網絡設備的整合,招標方一般要求乙方有系統集成資質。但是云華軟件剛剛成立,按照老的系統集成資質認定標準,申請最初級的四級資質還要求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合同額指標。這對一個初創企業來說,是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的指標。這類項目云華軟件就只能放棄了。
“老標準太關注合同金額和企業人數了,這不利于初創企業的成長,容易讓小企業陷入一種死循環。因為沒有合同額,所以沒有資質;又因為沒有資質,沒法參與一些項目投標,企業就沒法成長。但是,很多創業型企業都是由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創業者成立的,他們并不缺乏項目經驗和專業技術能力,但是卻被資質擋在了門外。”張志成無可奈何地說。
看到出臺的新標準,張志成異常興奮。新標準對四級資質的合同額標準取消了,硬指標只有兩名項目經理和15名技術人員的要求。這兩項指標云華軟件已經能夠達到了。
“如果只有雙軟認證,我們可以承接一些軟件開發的項目,但是軟件、硬件捆綁的項目就需要有系統集成資質了,我們目前還不能接。我們有能力、也很希望去做的物聯網項目多半就是軟硬結合的。同時,政府和國企招標還是很看重系統集成資質的,農業信息化的項目很多是政府招標的,如果能申請到四級資質,這對我們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好處。新的系統集成資質評定標準非常好,我想這與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有關吧。”張志成不無欣慰地說。
從云華軟件的例子不難看出,新的系統集成資質認定標準解決了老標準中入門級資質需要業績的矛盾。對系統集成四級資質和監理丙級(暫定)資質,在保留設備環境、管理體系、人員數量、人員資質等評定條件基礎上,取消企業成立年限、業績等條件,解決了初創企業沒有業績難以取得資質的難題。這對扶持高科技小微企業發展是很好的政策傾斜。
扶大:高級資質標準提高
陳艷是一家二級資質系統集成商的市場經理,最近她又接手了公司的資質認證工作,公司的系統集成二級資質證書3年有效期滿,需要申請換證。查看了新的標準,陳艷發現二級資質的標準提高了不少。比如,在老標準里,對二級資質企業要求: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近3年完成計算機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總值1.5億元以上;新標準則要求:注冊資本不少于2000萬元;近3年的系統集成收入總額不少于2.5億元。
陳艷所在的企業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僅這一項就被擋在了二級資質的門檻之外。再查看其他標準,營業額和項目管理人員的人數也不符合要求,企業面臨被降級的風險。經過與公司領導切磋,陳艷采取的辦法是盡量早地在6月初提交了換證申請資料,希望能按照老標準換二級資質證書,而不是等到新政施行之后按照新標準被降級。
陳艷還咨詢了一家聲稱可以幫助換證的咨詢公司,這家咨詢公司說自己有評委專家資源,收取中介費15萬~16萬元。公司領導不同意花這筆錢,陳艷就只能等評審機構的意見了。
在很多招標項目中,甲方對乙方的要求通常是:有CMM認證或者系統集成資質。通過CMM認證需要的周期長、費用高(加上咨詢費要在30萬元以上),所以做國內項目的集成商更愿意去申請系統集成資質。但是如果要花上15萬~16萬元的咨詢費,那申請系統集成資質的費用就顯得過于昂貴了。
即使一二級資質標準門檻提高,有一些大型集成商還是顯得信心滿滿。華勝天成市場總監唐北雁表示,現在市場上的一級資質集成企業數量太多了,水平也參差不齊。一、二級標準門檻的提高,說明國家強化了IT企業在產業鏈中的等級劃分的決心。這對整個產業來講,既打造了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又有助于整個產業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一級企業數量的減少,首先對于華勝天成開拓高端用戶是有益處的,將對高端市場的惡性價格戰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那些以低價取勝或以攪亂市場為目的的集成商將被用戶設立的資質門檻擋在門外,這是政府部門對一級資質企業的保護;其次,資質的強化有助于華勝天成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品牌認知;再次,新標準也是對華勝天成的一種鞭策,華勝天成將竭盡可能地提升公司整體素質。
新標準除了對一二級集成商提高了業績的要求,還加大了對企業能力的考核,比如人員規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收入比例、利潤水平、核心優勢和特色、技術實力等內容。這對促進企業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加大對研發和核心技術的投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起到了政策引導的作用。
扶軟:政策向軟件服務業傾斜
新條件加大了對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企業的支持,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在系統集成企業的收入總額、項目總額、大項目額度等要求方面,新條件對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為主的企業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引導傳統集成企業向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轉型。
以一級資質認定標準為例:在業績方面,新標準要求企業近3年的系統集成收入總額不少于5億元(或不少于4億元且近3年完成的系統集成項目總額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費總額所占比例不低于80%);近3年至少完成4個合同額不少于1500萬元的系統集成項目,或所完成合同額不少于1000萬元的系統集成項目總額不少于6000萬元,或所完成合同額不少于500萬元的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項目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這兩項要求均對軟件、服務業企業給出了區別于硬件集成的特殊政策優惠。
另外,新標準還要求一級資質企業必須有經過登記的自主開發軟件產品不少于20個。這對企業的軟實力提出了明確的量化要求。
新標準向軟件企業傾斜受到軟件企業歡迎,但是相當多的軟件企業認為,政策傾斜的力度還不夠大。
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數字化城管、電子政務的企業,軟件業務占企業營業收入的80%。近兩年隨著上市融資的成功,數字政通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每年的收入增長都在30%以上。數字政通目前只有三級系統集成資質。“我們的主要業務是核心軟件,集成的項目基本上輪不到我們做,因為我們的資質一直比較弱。資質申請重新開啟之后我們會去申請二級資質。有了二級資質,我們才能做一些省級的項目。” 數字政通副總裁邱魯閩說:“現在系統集成更多要向行業應用傾斜,向軟件、服務業滲透。新標準增加了對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項目經理人數的考核,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因為這都是對軟件公司軟實力的考核。但不論新標準還是舊標準,其實主要的考核指標還是收入規模,另外還有對人數和辦公場地的考核,追求的還是‘規模大’。那是不是規模大的企業就一定是好企業呢?一家一萬人的企業一年交納1000萬元,另外一家企業100人一年交納一百萬元,這兩家企業哪一家的前景更好一些呢?真正的軟件企業產品和項目的復制性是很強的,需要的人數未必很多。而且軟件項目的合同金額也不是很大。從規模上講,軟件企業和以硬件集成為主的集成商是很難用相同的標準或者是區別不大的標準去衡量、比較的。我覺得政府在引導和支持這些所謂的龍頭企業時,要看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是不是真正的龍頭企業,不能只看企業規模。”
云華軟件總經理張志成也希望未來系統集成認定可以有兩套完全不同的標準,分別針對兩類企業,一類是主要做集成的企業,另一類是軟件為主的企業。
中聯集團中國區總裁奎建生則認為應該對軟件企業有一些軟指標的考核。比如,一定時間內有多少個用戶,有多少個成功案例,有多少工程師拿到認證等等。“系統集成行業是靠人、靠客戶、靠知識著作權、靠行業積累來發展的,而不是憑借資產規模。”
新增:運維能力評定
高偉達是一家有一級資質的集成商。高偉達在銀行業有多年的系統運維經驗和積累。新標準出臺之后,高偉達已經開始著手辦理一項新的能力評定——系統運行維護能力的評定。
新標準當中新增了對系統集成商運維能力的評定,這不是一項新增的資質,而是在系統集成綜合能力基礎上進行的一項細化能力的考核。
運維是集成服務當中的獨立環節,是在信息系統交付之后維護其正常運營所做的支持工作。前些年有些系統運維費用是打包在新建項目里的,近年來單獨的運維項目招標已經越來越多。現在系統運維市場增速很快,2011年北京市系統運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新建系統。
新增運維能力評定,讓用戶選擇乙方的時候多了一項參考。系統集成資質是對集成商全面能力的評定,但是集成商在哪個方面更專業就無法衡量了。增加了運維能力的評定,用戶對集成商專業能力的了解能更充分。
現在集成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不同能力的評定對于遏制同質化競爭、拼價格有所幫助。
高偉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總經理鄭佑平認為,系統運維能力評定是對集成商能力的一種肯定,即使高偉達做了多年系統運維,已經在客戶群中樹立了好的口碑,但專業認證機構的認定結果還是會對高偉達的業務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鼓勵:監理企業做大
太極肯思捷信息系統咨詢有限公司原本是太極旗下的監理企業。由于與主營的系統集成業務有沖突,同時經營業績也不令人滿意,2011年營業收入486.23萬元、虧損151.83萬元,2012年初,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對其股權進行了轉讓。
像太極肯思捷一樣經營不佳的監理企業數量并不少。目前,國內有系統集成監理資質的企業有270多家,其中甲乙級資質90多家。雖然集成市場規模已經很大了,但是監理市場并不大,監理企業的業務量也不飽和。只有約1/10的項目設置監理。很多項目即使設置了監理,也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質性的監督作用。
監理企業吃不飽,生存問題還有待解決。已經有的監理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新的資質標準,對監理企業進行扶持,從政策上鼓勵監理企業做大,新標準對監理企業的業績要求,除了算實施階段監理業務收入,還可以把前期咨詢、后期測試評估的業務算進去。以前是不能這么做的。不過新標準還是保留了監理業務收入的最低額度要求。
過去如果咨詢的營業收入大過監理業務是不能給監理資質的。現在咨詢業務做得再大也沒關系,不設上限,這樣就能促進監理企業產業鏈做長、做大,鼓勵監理企業向規劃咨詢、測試評估等新業務方向發展。
此次制定的新標準減少了定性條件,增加了量化條件,并使量化條件成為判斷企業能力的主要依據。減少了資質認定過程中需人為判定的因素,使資質認定更加客觀、公正。新標準還增加了企業信譽的考核類別,目的是解決部分企業忽視知識產權保護、不正當競爭、不誠實守信等突出問題。新標準把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通過對條件種類和具體條款的調整,努力做到扶大、扶優、扶強,為我國軟件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的骨干和龍頭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更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