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軟件產業的整體構成中,以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為代表的軟件外包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我國軟件外包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規模達到38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軟件外包產業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項目管理水平低、交易渠道不暢、人才供應不足等,這些現實問題阻礙了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軟件和信息服務大會上,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以下稱軟交所)對外發布了一種創新性的軟件外包服務——“易網天下”IT服務外包聯盟戰略,并啟動項目外包在線平臺。這是業內首個第三方軟件項目外包交易和服務平臺,也是業界對于規范軟件外包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的一次大膽嘗試。
做大軟件外包產業
做大軟件外包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政策,商務部在制定的《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將“信息技術服務”列入“十二五”服務貿易發展重點領域,同時還積極支持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11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城市建設。工業和信息產業部也在通過軟件園區和軟件名城建設來推動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
在各個省市,軟件外包也被作為戰略型產業加以扶持。比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經成為北京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總收入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印度的班加羅爾。
“雖然在知名度方面,北京不如印度的班加羅爾高,但我認為我們的發展道路更健康,因為我們的軟件產業是建立在內需之上的,是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的,而不像印度主要面向海外。”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總工程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處長姜廣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軟件產業未來的重點是立足自主創新、做強做大軟件企業。
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來,當前是中國做大做強軟件產業的一個良機,這就是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技術的誕生和發展使得整個軟件行業面臨著洗牌。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并相互交融,使得外包服務的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未來誰能優先掌握這些新技術,誰就會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倪光南表示。
加速軟件外包交易
要發展中國的軟件外包產業,離不開公共支撐平臺。實踐表明,建立公共支撐平臺可以推動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動軟件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對那些市場規模較小的中小軟件外包企業而言,這一點更為重要。
而軟交所的 “易網天下”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推出的。據悉,IT服務外包聯盟是通過客戶和外包企業的對接,為建設健康、有序和規范的IT服務外包專業化交易市場提供完善的服務。其業務包括培訓前置、選拔和認證、盡職調查、派遣和質量保障、評價體系和支付保障等六大部分。“其核心服務內容將很大程度上解決IT服務外包產業鏈斷鏈的問題。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外包企業在人力資源調配、培訓成本控制、評價體系以及多層轉包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總裁胡才勇表示。
據胡才勇介紹,項目外包在線平臺主要包括項目發布、在線競標、服務商遴選、項目管理和支付結算,并將結合第三方擔保支付,為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項目資金墊付等衍生金融服務。
“該平臺是國內首家提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及配套服務的專業平臺,將為交易雙方 提供專業的、全面的無縫隙全程交易與配套服務。”他說,“我們希望通過這個IT服務外包聯盟戰略和項目外包在線平臺,能簡化外包服務的流程,減少甚至避免層層轉包現象發生,同時為外包企業提供人才培訓、資金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