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條新聞很引人注目: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工作人員在昆明安寧太平鎮小街農貿市場開展業務時,因爭奪粘貼海報位置發生打斗事件,造成至少4人受傷;我國在天津、海南兩地開展手機攜號轉網試點一年多后,僅新增9000多用戶。
進入2012年,電信業原本應朝著國家寬帶戰略、發展3G用戶、共建共享、攜號轉網、自主創新和三網融合方向前進,但是,我們看到的競爭格局仍然是原地踏步、同質化運營、惡性競爭。
重新樹立游戲規則已經勢在必行。首先,主管部門可考慮改變考核機制。中國移動日進3億元,用戶全球第一,可以說衣食無憂。但事實上是,在強大的考核排名壓力下,不得不與兄弟公司“刺刀見紅”;另外,必須改變“高層握手,基層如遇仇家”的現狀,實行差異化經營;其三,在《電信法》尚未出臺之前,可考慮執行不正當競爭法來規范市場。
此前,在中國聯通2012年工作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尚冰批評了一些運營商之間的惡性競爭現象。他表示,國家規定城鄉駐地網建設費用由房地產開發商承擔,但電信運營商為了搶占市場自毀“長城”,搶著為開發商埋單。尚冰又引述更高層領導的話說,通信行業在高校內的惡性競爭是“既損害消費者權益又損害公司利益”。他還透露,有關領導已要求工信部和教育部解決好校園惡性競爭問題。
其實,之前也有運營商人士在微博呼“沒有戰爭、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但如果沒有寬松的市場環境和市場意識,僅僅依靠和諧,靠人治還是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至于攜號轉網,天津、海南兩地試點一年,與兩地加起來1000多萬手機用戶相比,僅新增9000多用戶。天津、海南兩地的攜號轉網再如此繼續下去已經意義不大。是用戶不愿意轉網,還是壁壘太多?看看今天移動、聯通的“肉搏戰”,其實背后是一樣的原因——如果不改變對運營商的考核機制,100年也難以打破攜號轉網的瓶頸。
如今,整個電信業在不斷邊緣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服務性企業,和石油、電力等系統已不是一個層次的國企;另一方面,卻不斷面對反壟斷、假寬帶、假3G、假自主創新等質疑,任何政府機構均可以插手其運營和監管。面對外患,電信企業卻仍然熱衷于打內戰,這不僅和其世界500強企業形象不符,也和其公益性形象不符。
期盼主管部門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體制改革方案,推動國家寬帶戰略、三網融合、互聯互通、攜號轉網等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