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活”數據中心是光大銀行的一大技術特色。所謂“雙活”數據中心,區別于一個數據中心、一個災備中心的模式,前者兩個數據中心都處于運行當中,所以稱為“雙活”,且互為備份;后者是一個數據中心投入運行,另外一個數據中心處在不工作狀態,只有當災難發生時,生產數據中心癱瘓,災備中心才啟動。
“雙活”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是:一、充分利用資源,避免了一個數據中心常年處于閑置狀態而造成浪費。通過資源整合,“雙活”數據中心的服務能力是雙倍的。二、“雙活”數據中心如果斷了一個數據中心,另外一個數據中心還在運行,對用戶來說是不可感知的。而一個災備中心的模式,如果生產數據中心癱瘓,需要半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啟動災備中心,在啟動災備中心的時間里,用戶交易會嚴重受損。
光大銀行的“雙活”數據中心的模式始建于2002年,但是這個思路和今天的云計算的思路是不謀而合的。“云”的目的就是把數據中心的所有資源整合成一個資源,成為一朵云,這樣用戶就不知道是哪個數據中心為其提供服務。“雙活”數據中心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要把應用從A數據中心遷移到B數據中心只需點一下鼠標、拖拽一下,遷移就可以完成。這項被稱為“一鍵切換平臺”技術的實現,有賴于兩個數據中心必須是“雙活”的。傳統的災備中心模式采用備份模式,兩個數據中心的地址是一樣的,或者利用域名進行切換,系統間關系復雜,切換影響較大,一般都需要停機窗口。同時為保證備份中心可用,每年都要耗費大量精力組織演練,通常為了規避業務風險,演練都是模擬性質的。“雙活”數據中心規避了這個問題。
云計算會推動災備中心的資源整合,有效利用資源。災備中心建設投資巨大及每年運維成本極高,如果資源處于閑置狀態,資源是相當浪費的,有了虛擬化,能夠把閑置的資源整合,服務能力會提高一倍。銀行系統中很多資源都是彈性需求,如基金、貴金屬交易、電子支付和網銀交易,在交易火爆時一天交易量可能達到全年交易量總和。故銀行系統容量規劃時是充分考慮到交易峰值的,但這樣在正常時間就有很大的交易浪費,以淘寶“雙十一”活動為例,交易量在幾分鐘內就可能達到全年交易量的總和,需要系統服務能力提高10倍,這時雙活數據中心和靈活快速的資源調度就充分發揮了作用。云計算技術,讓IT系統有了資源整合的能力,讓系統有了充分的彈性,隨時可以調度10臺機器來提高服務能力,來保證各種突發因素造成的交易量猛增。
有了云計算技術,不代表投入會更少,但是資源利用率會更高、系統抗沖擊能力會更強、自由調度能力會更強。“雙活”數據中心讓云計算技術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云計算使“雙活”數據中心更好地調度資源,提高了效率和靈活性。(文/謝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