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支付已經占支付寶支付總量的10%。預計再有三年時間,移動支付會與PC支付比翼齊飛。
——支付寶副總裁樊治銘
7月6日,支付寶將現有移動支付方案升級為“移動快捷支付”,與現有PC快捷支付一起為用戶及商戶提供快捷的支付方案。在升級之后,支付寶已有的8500萬快捷支付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與平板電腦上支付。
對于目前市場普遍關注的“移動支付的支付前景如何、目前遇到怎樣的瓶頸”等問題,支付寶副總裁樊治銘在接受《計算機世界》采訪時表示,移動支付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但是,用戶習慣還需要培養。
移動支付前景廣闊
艾瑞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國內移動電子商務占移動互聯網市場的42%,超越移動增值業務成為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移動電商的同比增長率從去年的250%加速至當前的530%以上。在移動電商中,手機淘寶占了72%的市場份額。
伴隨著移動電商的快速增長,移動支付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樊治銘對記者表示,移動支付已經占支付寶支付總量的10%。預計再有三年時間,移動支付會與PC支付比翼齊飛。
“例如,現在我們在美團、拉手、大眾點評等網站上購買團購券,只要手機上有支付寶的客戶端,就可以直接用支付寶移動快捷支付付款。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越來越多地走入家庭,移動支付會更為普遍。”樊治銘說。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央行已頒發四批共196張支付牌照,值得注意的是,這近200家支付企業中,絕大部分都看好移動支付市場。而作為運營商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紛紛發力移動支付行業,并先后成立了支付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為2700多億元,2010年達1萬億元,2011年超過2.1萬億元。可見,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第三方支付的全面大發展,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出了勃勃生機,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用戶習慣尚未養成
中國銀行網《2012中國手機銀行安全性調研報告》顯示,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用戶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51.9%的用戶最期待使用手機銀行進行支付。目前大多用戶開通手機銀行的原因,主要是受當前銀行賬戶使用習慣影響,代發工資銀行的手機銀行開通使用率最高。調查結果顯示,臺式PC仍然是現階段用戶最經常使用的電子支付手段,用戶數達到43%;有30%的用戶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排在第二位;其次是使用筆記本電腦支付,占22%。
記者了解到,從全球范圍看,移動支付仍然處于市場培育期,用戶習慣尚未養成。我國市場盡管前景美好,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瓶頸,需要來突破。
樊治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強調開放、合作、分享的時代,而銀行業和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關系就像是主動脈和毛細血管,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為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充分全面的金融血液支持。
“商業銀行提供的基礎金融服務是無可替代的,而支付寶致力于解決互聯網安全、跨平臺和終端的技術問題通過快捷支付產品把商業銀行的服務,安全、便捷地推送給移動支付客戶。”樊治銘說。
例如,目前用戶在手機上進行轉賬、充值等操作,步驟異常繁瑣,除了每次都要輸入16位卡號和密碼外,還需輸入驗證碼等,其過程混雜了數字與英文,既耗時又費力,這成為手機支付普及的“瓶頸”,這讓很多想通過手機支付的用戶望而卻步。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做快捷支付。支付寶和商業銀行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的移動快捷支付可以在各種系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使用,并且支付步驟簡單。此外,支付寶全部負責快捷支付的風險。用戶可以放心使用支付寶移動快捷支付服務。”樊治銘說。
記者觀察
移動支付的四大瓶頸
移動互聯網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類似支付寶這樣的領頭羊企業正在培養市場和用戶習慣。但就整個行業而言,移動支付依然面臨一些瓶頸,需要商業銀行和支付企業共同合作突破。
首先,風險控制依然是課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論是PC還是移動終端上的支付都永遠會面臨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的風險,第三方支付企業需要不斷升級風險控制工具,提高風險響應速度,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其次,便捷性面臨挑戰。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與商業銀行通力合作,減少客戶付款的操作步驟,降低操作門檻,提高服務效率,讓不懂技術的人群也能輕松用手機付款。
第三,智能終端亟待普及。智能終端的普及依然是困擾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隨著華為、小米、阿里云手機等千元智能機的不斷推出,移動支付的基礎逐漸夯實。
最后,用戶習慣需要培育。移動支付形成使用習慣還有賴于移動網購的普及。目前,大部分網下的商戶和消費者依然習慣使用現金付款,要改變他們的使用習慣,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合作伙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毛啟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