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數據中心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據IDC的研究顯示,2010年我國數據中心總數超過50萬個,市場總規模達到92億美元。IDC認為,CIO將更加重視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和資源整合能力,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發展方向。
盡管如此,IBM與IDC日前合作完成的《全球高效數據中心最佳實踐》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近80%的數據中心沒有實現高效運行,而17%的數據中心運行效率非常低。調查還顯示,低效的數據中心把65%的資金用于維護其現有的基礎架構,只有35%的預算花費在新項目方面,而高效數據中心在新項目中的投入高達50%。
數據中心屬于能耗密集型產業,其能耗成本往往占數據中心總體運營成本的50%以上。正因為如此,IDC對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調研顯示,企業的CIO和IT經理比以往更加關注空調、供電等基礎設施,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和管理基礎設施和IT設備。
在IBM日前舉辦的“2012 IBM智慧云數據中心高峰論壇”上,IBM研究院院士Roger R. Schmidt博士表示,數據中心的運行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穩定,降低風險,同時節約能源。
提高溫度與溫水冷卻
在IBM工作的35年里,Roger一直從事散熱和制冷方面的研究。他說,最近10年來,他和他的同事們重點研究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率問題,主要方向包括,一是研究硬件制冷和硬件提高能效的共性;二是研究從基礎設施入手提高數據中心的能效。
Roger博士介紹說,從硬件來說,我們不但要關心產品的性能,而且還要看當性能達到一定水平時,它的功耗是多少。這需要研究服務器中每個元件的運行情況,搞清楚每個部件的功耗和能效,最終將它們組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功耗水平。
“一個數據中心就像一臺服務器一樣,也是由很多部件組成的,我們也要像研究服務器內部組件一樣來研究數據中心每個環節,特別在冷卻和功耗方面都要實現最佳水平。”Roger說。
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一個做法就是提高數據中心的溫度。2008年,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曾建議提高數據中心溫度上限,從原來的25℃提高到27℃。這一建議已經逐漸被IT設備制造商所接受。不過,最近一些廠商提出了像40℃或45℃這樣更高的數據中心溫度,對此,IBM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數據中心服務總顧問袁東坡表示,更高的數據中心溫度意味著IT設備要支持這一溫度,IBM目前也在研究相關的課題,但這涉及標準的制定和得到眾多IT廠商的支持,目前還沒有成為主流趨勢。
與提高數據中心溫度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利用溫水進行冷卻。乍一聽這似乎有些難以理解,溫水何以進行冷卻?但如果我們知道了芯片的工作溫度大約在85℃的話,似乎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oger解釋說,溫水冷卻節點的熱回收率為90%,而且由于它使CPU的溫度更低,同時不需要風扇,因此,它可比氣冷節點節約5%~7%的電量,每個節點的入口水溫度為18℃~45℃。
利用溫水冷卻原理,IBM研發出采用芯片級水冷技術的Aquasar計算機系統。Roger介紹了將這一技術應用到極致的一個例子。IBM將Aquasar計算機系統應用于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學院,利用水冷計算機系統散熱過程中產生的熱水為學院的大樓供熱。這套計算機系統采用芯片級水冷技術和IBM實驗室開發的“能量再利用型水冷式數據中心”技術。Aquasar系統使用60℃的溫水對系統芯片進行冷卻,完成冷卻的水溫為70℃左右,之后又被導入大樓的供暖系統,經過供暖系統的水最終又回到數據中心進行冷卻。如此循環往復,不但使供暖系統的碳排放量減小85%,每年還可以減排30噸碳氧化物。同時,Aquasar的水冷設計也使該系統不需要使用空調冷卻系統,將能耗減少40%左右。
冷卻降耗要因地制宜
在數據中心的制冷方式中,常見的是水冷和風冷。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降低能耗需求的日益迫切,一些新的方式不斷出現,例如在溫度較低的地區或季節采用自然風制冷,利用海水、深層湖水冷卻,甚至將數據中心建在溫度更低的溶洞里。IBM在早期的主機系統中就采用過水冷系統,目前也是數據中心水冷技術的支持者。
在IBM最近推出的PureSystems專家集成系統中就采用了水冷技術。PureSystems的設計符合ASHRAE A3類,其最高溫度可達到40攝氏度,并采用水冷背板,可支持到30kW,具有更高的能效,并且針對冷卻和電力進行了全新的優化。
對于水冷技術,袁東坡表示,水冷技術的最大特點,一是具有高數量級的比熱容,可將散熱劑直接作用于熱源;二是其每單位的熱傳導能力是空氣制冷的3500倍;三是水流可全面控制。水冷技術的這些特點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質量。不過,Roger表示,水冷技術的復雜度較高,其部署成本也略有增加。但由于其效率高,運維成本相應會較低,因此,不會降低性價比。袁東坡認為,水冷的部署成本一般5年左右即可收回。
袁東坡說,目前有很多數據中心采用風冷和水冷相結合的混合式制冷方式,比如在采用風冷的數據中心里,機柜后面增加背板水冷。
其實在數據中心里,冷卻技術的應用可謂因地制宜、各顯神通。Roger舉例說,在數據中心部署氣流遏制區,就可減少能耗達30%。另外,IBM目前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正在共同研究三聯供方式,即將天然氣發電、水冷制冷和余熱利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使PUE達到1.21。
另外,直流供電、太陽能陣列、機柜直接制冷目前都成為廠商關注的領域,其最終目標都是降低能耗。
讓心中有數的MMT
在一個龐大的數據中心機房中,不同位置的溫度相差很多,為了實現有效監測溫度,不過度制冷而且節約能耗,許多數據中心廠商都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其中部署一定數量傳感器的方式成為首選。
袁東坡介紹說,在這方面,IBM推出了測量與管理技術系統MMT,它可采用大量傳感數據進行分析,實時告警、實時調節溫度。采用MMT后,可節約冷卻能源成本15%~21%,同時還能夠識別并回收未使用的冷卻容量,實時監控與規劃。其整合的解決方案可擴展到大多數設施中。
其實MMT還可監測數據中心的濕度、腐蝕情況、氣流的速度等,并提供相應的數據,以方便數據中心的管理。Roger介紹說,2006年歐盟電氣電子設備廢棄物指令(WEEE) 和危險物限制指令(RoHS)禁止在電子產品焊料中使用鉛,而采用銀焊料替代,但銀與硫化物(例如煙霧)和氯化物(例如海水)起反應,從而造成服務器的故障率增加。因此,對于IT設備腐蝕情況的監測就變得更加重要。不過,Roger坦言,對腐蝕的監測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目前還在研究中,尚沒有完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