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IPv6協議出現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IPv4協議所帶來的地址短缺問題。近兩年來,在業界趨勢和政策導向的雙重作用下,IPv6的前景似乎是一片坦途,而IPv4則多少讓人感覺有些窮途末路。不過,在Blue Coat首席科學家李慶看來,IPv6的應用前景仍然在面臨著諸多挑戰。
“IPv6要想真正產業化,目前還存在兩點不足。首先,部署經驗較為欠缺;其次,投入產出比不好評估。”李慶說,首先將IPv6成規模應用起來的是一些跨國企業。跨國企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眾多,各個區域和國家的IT環境不盡相同,因此,企業的部分分支機構會在一個片區內根據自身條件,首先進行IPv6的部署。這種對IPv6的“嘗鮮”一旦成功,跨國企業就會在其全球范圍內的分支機構進行推廣。
實踐證明,在企業內網中部署IPv6,為這些跨國企業帶來了更好的端到端安全、更便捷的移動辦公體驗以及更加豐富的應用。不過,由于IPv6在廣域網應用上的“乏力”,即使企業的內網已經“IPv6就緒”,但是在連入廣域網時依然需要進行協議過渡。
李慶認為,現有以隧道、翻譯為代表的IPv4/IPv6過渡技術并不完善。首先,這些技術從設計初期即是以基礎設施為立足點,而不是以應用為前提;其次,這些傳統過渡技術的部署不僅復雜而且容易產生安全問題;最后,目前還比較欠缺針對這些過渡技術的IPv6安全網關和廣域網優化解決方案。
正是在此背景下,李慶介紹了Blue Coat在協議過渡方面的解決方案。他表示,Blue Coat的解決方案并不屬于隧道、翻譯或者雙棧等傳統技術范疇,而是采用了反向代理的方式。其IPv6解決方案主要關注應用與服務,包括對各種網絡傳輸協議以及內容檢索的支持。這樣一來,使得用戶可以在協議轉換過程中享受到同IPv4時代一樣便利的應用。
據悉,目前Blue Coat的代理服務器、安全網關、性能優化以及網絡管理產品都已經支持這一IPv4/IPv6過渡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