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很多女生靠服避孕藥來躲避經期。然而,最近有報道稱,沈陽一高三女生竟因此引發了乳腺癌,這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惶恐不已。
【案例回放】
曉晴(化名)是沈陽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三學生。從小到大,曉晴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考取名牌大學是她的理想。可是,自從升入高三后,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使得她弱不禁風,每月的痛經更是折磨得她痛不堪忍。
面對一輪接一輪的摸底考試,飽受痛經困擾的曉晴為了考出好成績,選擇口服避孕藥來改變生理周期。不幸的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她不僅無緣高考,還住進了醫院。經診斷,18歲的她竟患了乳腺癌!“怎么會這樣?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呀!”面對女兒的病歷診斷,曉晴的母親哭得肝腸寸斷。
少女服避孕藥副作用大于成人
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鵬指出,避孕藥的確有調整月經周期的作用。這是因為避孕藥中含有雌激素成分,按周期服用可將月經周期調整到一個平衡、穩定的狀態。同時,避孕藥還可以有效對抗水鈉潴留,明顯改善經前不適的癥狀,如易怒、面部浮腫,乳房脹痛、下腹墜脹、食欲增加、下肢腫脹等。
“雖然避孕藥能緩解經期不適的癥狀,但是對人體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對于青春期少女來說不提倡服用。”施醫生指出,青春期少女從身體、體重來看已接近成年人,但她仍處在青春期,生殖系統尚未完全成熟,生殖內分泌的功能與調節還處于從少年期向性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因而對成年人是安全劑量的避孕藥對她來說就可能是超量的,出現副作用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必然明顯高于成年人。
濫服避孕藥成致癌誘因
據施醫生介紹,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因擅服避孕藥導致發病的未婚少女,其中月經紊亂、閉經、子宮內膜異位等都是常見病例。長期服用避孕藥還可能出現類早孕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對胃腸的損害較大。大量服用避孕藥還會破壞人體的激素水平,使乳腺癌、宮頸癌等腫瘤發病率升高。
“像前面提到的曉晴,擅自服避孕藥是她患乳腺癌的一個誘因。女性在青春期時,雌激素水平會相對升高,雌激素的過度刺激可導致乳腺導管上皮和間質纖維異常增生。此時如果濫用避孕藥,使得體內雌激素、孕激素進一步上升,很容易導致乳腺惡性腫瘤的發生。”施醫生指出,對于乳腺癌發病趨于年輕化大家應該建立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濫服避孕藥只是發病的誘因之一,它還與家族遺傳史、飲食生活習慣,如長期食用含激素的果蔬、海鮮等食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月經并不會影響智力發揮
作為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月經并不會影響智力發揮。即使月經來潮,考生如果能夠自我調節情緒,考試一樣可以發揮得好。如果有些女生的月經周期過長,經量過大,擔心影響考試的話,可適當利用一些藥物來抑制月經。但這些方法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忌隨意自我嘗試。如果考生對月經沒有太大不良反應,則可通過飲食調節。注意一些營養物質的補充,比如說可吃點像紅糖、芝麻、大棗、生姜等等,第一補充體力,第二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做到雖然來月經,仍然不影響考試。此外,備考的女生如果來月經,還要注意休息,切忌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