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金磚國家”之一,巴西的經濟實力在過去10年突飛猛進。從2008年開始,巴西逐步增加軍費投入,希望在軍事層面繼續保持拉丁美洲領頭羊的地位。今年,巴西更是通過一項議案,擬斥資超過700億美元更新戰斗機和核潛艇。
這一軍購大蛋糕,迅速引發國外軍火商的瘋搶。
謀求與經濟匹配的軍事力量
巴西的武裝力量由陸軍、海軍和空軍組成,總兵力大約29萬人,此外還有預備役部隊大約134萬人,準軍事部隊大約38.5萬人。
陸軍大約19萬人,其主要裝備為“豹”I型坦克、EE-9“響尾蛇”裝甲偵察車、各式牽引炮、自行火炮、火箭炮和無坐力炮,陸軍還裝備了各式反坦克導彈、地對空導彈和超過70架直升機。
海軍大約5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其主要裝備為“圣保羅”號航空母艦、4艘“圖皮”級常規動力潛艇以及數十艘各型導彈護衛艦、登陸艦、巡邏艇等。
空軍大約5萬人,主要武器是法國“幻影”系列戰斗機、新近裝備部隊的俄羅斯Mi-35M型武裝直升機、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
一些軍事分析師認為,巴西的軍隊規模以及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更新速度并不能與其不斷發展的經濟實力和“金磚國家”的頭銜匹配。以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為例,2007年至2011年間,印度的軍事裝備和技術進口合同總額位居全球首位,而巴西同時期的軍購金額排在30名以外。
實際上,巴西前總統盧拉在第二個任期時已經開始著手提升本國的軍事實力。2009年9月,巴西和法國簽署了一項價值120多億美元的軍事合作和技術轉讓協議。巴西政府當時給出的軍購理由是保護巴西的石油和其他戰略資源,但一些分析師認為,巴西努力增強軍事力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拉美乃至世界舞臺上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地位。
肥水不流外人田
今年巴西通過超過700億美元的戰斗機和核潛艇更新議案后,阿根廷《號角報》說,這個正在崛起的地區大國將通過補貼、減稅、低息貸款和設立“戰略性國家軍備集團”等方式使用這筆資金,目的是使巴西從武器進口國躋身出口國之列。
這項議案規定,巴西政府在軍工訂單招標中優先考慮本國企業。
目前,涉足化工、能源和建筑業的奧德布雷赫特集團已確定參與建造巴西未來的核潛艇部隊。
另一些巴西軍工企業則選擇與國外公司合作,分享這塊軍購蛋糕。奧德布雷赫特集團的競爭對手安德拉德·古鐵雷斯建筑公司選擇與法國軍工企業泰雷茲公司聯手;建筑業巨頭奧亞斯建筑公司和凱羅斯·加爾旺公司、飛機制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等企業也在與來自意大利和英國的軍工企業進行合作談判。
巴西國防部一名高級軍官說,巴西扶植本國軍工企業的做法意在實現一個戰略目標——“國家的技術主權”。
除了強調自身的軍工研發能力,巴西還加強了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國防合作。巴西、印度和南非海軍每隔兩年舉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巴西與南非達成了伙伴關系,一同開發第五代A-Darter短程空對空導彈。2010年,巴西還與印度共同組建了一個國防研究小組,意在加強航空和造船領域的雙邊合作。
戰斗機花落誰家
雖然巴西政府強調本國軍工企業的研發能力,并與一些新興國家進行了軍事合作,但對于發展戰斗機等尖端武器而言,這兩點仍不足以滿足需求。因此,巴西不得不尋求從發達國家采購。
與巴西傳出“緋聞”最多的是法國軍工企業。
巴西政府從2009年開始啟動戰斗機采購計劃,打算為空軍購買36架先進戰機,用于替換現役的老式AMX攻擊機、美制F-5E戰斗機和法制“幻影-2000”戰斗機。據媒體報道,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陣風”戰斗機是巴西主要考慮對象。
“陣風”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波音公司制造的F/A-18“大黃蜂”戰斗機和瑞典薩博公司制造的“鷹獅”戰斗機。
與兩個競爭對手相比,“陣風”的劣勢和優勢同樣明顯。
劣勢是價格過高。巴西《圣保羅報》先前報道說,達索飛機公司起初把“陣風”定價為82億美元,后降價20億美元。即便降價,其價格仍高于F/A-18“大黃蜂”和“鷹獅”,前者開價57億美元,后者為45億美元。一些巴西官員告訴媒體,巴西方面的預算為40億美元至80億美元。
其實,“陣風”并不是巴西空軍的首選。在其技術評估中,“陣風”排名末尾,軍方更希望得到“鷹獅”戰斗機。
然而,在對外軍購過程中,巴西不僅注重價格和武器本身,更關注與采購相關聯的技術。回顧達索飛機公司與印度等國家簽訂的軍購協議,這家企業不僅愿意讓渡一些技術,而且同意實現“陣風”戰斗機組裝本地化。有分析認為,達索公司在技術層面的“慷慨”很可能成為它說服巴西政府付錢的最大優勢。
但也有分析師說,巴西方面一直對“陣風”猶豫不決,主要原因是達索方面還未簽署過該型戰機的外銷合同。巴方擔心,由于外需不足,達索可能無法長時間維持對“陣風”的技術支持和升級改造。
不過,印度空軍決定采購126架“陣風”戰斗機后,達索公司向巴西出售這一款機型的前景變得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