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外不僅意味著開闊眼界,更意味著體驗全新的教育模式。我來美國留學已經四年有余,這期間,我深刻體會到中美兩國在教育方面存在的諸多不同。從最初的不習慣到如今的樂在其中,我已通過自己的努力適應了美國的這種迥然不同于國內的教育方式,并樂于把我的感受和經歷分享給大家。
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我本科是在國內讀的,研究生階段是在美國讀的。來美讀書后,我遇到的第一個文化沖擊就是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我是學教育學的,算是文科生。文科的學習總是有很多概念性的內容,在國內讀本科上語言學和教育學的課程時,老師總是要求我們記住概念的定義,考試時也常常會出一些解釋概念的題目。但在美國讀書這幾年,我從未遇到教授要求學生背概念的情況。碰到一些重要的概念,教授一般會要求學生寫論文或做presentation。老師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理解且應用新概念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記憶中,有兩堂課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堂是在研究方法論這門課上。初次上這門課時,教授主要給我們講“什么是研究”“研究包括幾個重點要素”等。在課堂前30分鐘,老師把整個章節的內容給我們大致講了一遍,然后告訴我們開始課程的第一個項目,項目主題是他提出的一個問題:“什么是研究?”之后,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表格。教授說:“研究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用到,是一門有趣的學問。今天我們開始第一個研究。”說完,教授在黑板上最左邊的格子里縱向依次寫下了“比薩底餅”“比薩醬”“奶酪”“肉”“蔬菜”等選項,然后在橫向的格子里相應地寫下了他提供給我們的另一組選項,如“發酵的厚餅”“無發酵的薄餅”“番茄醬”“意大利比薩醬”“切達奶酪”“山羊奶酪”“肉片”“肉丸”等。之后,他每念到一個選項組合,我們就要進行投票,教授在每個選項組合后寫上我們的票數。大概二十分鐘后,由全班同學共同投票產生的三個比薩組合產生了。教授按照我們投票產生的比薩組合在附近的比薩店下了訂單。一刻鐘后,比薩店的外賣人員把三個熱乎乎的比薩送到了教室。教授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了這三個剛出爐的大比薩。我們一邊興高采烈地吃著,教授一邊給我們講:“看,在這個簡單的案例里,我就是主要研究人員,你們的口味是被研究對象,黑板上這個投票數就是我們的研究數據,你們口中的比薩就是我們的研究成果。當然,研究不僅僅是這么簡單,我們還可以繼續深入下去,比如說吃完后你們對這個比薩的反饋意見如何,喜歡和不喜歡的比率是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我們拿到的數據還可以用專業的統計學知識算出具體的相關聯數,然后得出結論……”這一節課同學們過得都很開心,不僅親身體會到了研究課程的內容,而且吃到了美味的比薩,真是生動而令人難忘的一課。
另一堂讓我印象深刻的課是在教育學文化基礎課上。這門課的任課老師是一位墨西哥裔教授。他從小喜歡音樂,而且現在還和朋友組織了一支樂隊。一次上課時,他要求我們做不同地域文化展示。除了看同學們的展示,他也把自己的樂隊帶到了班上,現場給我們表演了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的現代流行音樂,不僅給我們做了一次生動的異域音樂展示,還讓我們享受到了一場令人震撼的聽覺盛宴。
靈活的教學時間
美國研究生院的很多學生都是在職人員,重返校園讀書是出于職務需要或者為以后的跳槽作準備,像我這樣本碩博一直讀下來的全職學生在研究生院還是較少的。所以,這里碩士和博士的課程安排大都是按著相應專業領域內在職人員的上下班時間來制定的。像教育學院,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職的教師或學校管理人員。美國普通公立學校老師的工作時間基本是6:30~14:30,有時下班還需要留下來開會,所以教育學院的研究生課程分為兩批:一批是16:30~19:15上課,另一批是19:30~22:15上課。商學院的學生大多是已經在公司工作的商務人員,他們朝九晚五,工作時間較固定,所以商學院的課程大多是從17:30或18:30開始。在我所在學校的教育學院,研究生的每門課程一般需要學生每周來學校上一次課,每次課時約兩個半小時。在這兩個半小時里,老師一般講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剩下的時間是課堂討論、課程游戲、小組課程展示等。在這里,課堂只是個答疑解惑、互相學習和展示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力的地方,對課本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課堂外自己完成。
由于我們學校教育學院的課程都是每門課每周上一次,因此很多學生為了更好地學習,也為了與同學們保持聯系,就在課下成立了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成員每周會在校外碰面1~2次,一起討論課本內容、作業等。作為留學生,一定要積極和班里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否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共同做課程項目時,你只能一個人孤軍奮戰。
免費的校內外資源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美國做學生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這里的學校萬事以學生為主,學生不僅可以享用各種免費學習資源,還能得到各種機構提供的免費支持。
談到免費資源,第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圖書館。美國大學的圖書館里不僅藏書豐富而且裝潢精美舒適,讓學生待在里面有一種家一樣的感覺。在我所就讀的學校里有四個圖書館。學生從圖書館借書一般沒有數量限制。按照學生所讀學位不同,從圖書館借出的書可以使用的期限也不同。在我所就讀的學校,本科生和教職員工的借閱期限為兩個月,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借閱期限則為一個學期。美國提倡資源共享,所以各個學校的圖書館之間是聯網的,可以互相調借圖書。有時你需要用的書可能不在自己學校的圖書館,那么你可以通過網絡在其他學校的圖書館借到。從外校借來的圖書的借閱期限一般是兩個月,如果在此期間其他學生也需要那本書,那你就不能續借,必須到期返還。歸還外借圖書時,學生只需將書還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他們會負責幫你把書送到其所屬學校的圖書館。最酷的事情是,通過學生賬號登錄WorldCat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圖書館目錄),你甚至可以從歐洲、亞洲等地的圖書館調借圖書,不過等的時間也比較久。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加大圖書館的投資,圖書館的配套服務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完善。現在,如果某位學生急需借閱哪本書,而學校圖書館里沒有,從其他學校圖書館調借過來的時間又過長,那么學生可以直接發郵件給圖書館資源部,告訴他們那本書的名字、作者、出版年份和ISBN代碼,學校圖書館會以最快的速度幫你買下這本書,在圖書館電子存檔后會通知學生去取,學生使用完后再還回圖書館,這樣其他同學需要時可以接著借閱。我在一年中曾多次使用過這項服務,從發郵件請學校圖書館買書到最后新書到手,整個過程基本不會超過五天,簡單又方便。
除了學校內部的圖書館,美國的公共圖書館也非常普及,而且所有公共圖書館都已聯網,書可以互相調借。學生在學校里借不著的非學術圖書都可以去公共圖書館借。在公共圖書館里除了借書,還可以免費借電影、音樂和各種綜藝節目的光盤。公共圖書館免費向全社會開放,你只需拿著自己的駕照(在美國,駕照可以作為身份證使用)在圖書館里登記一下,就可以免費拿到圖書館的借書卡。在公共圖書館里,你還可以免費使用私人學習室,并參加讀書沙龍和圖書館開辦的各種免費學習班。圖書館每個月都會舉辦各種學習班,課程可謂五花八門。你只需在圖書館的網站登錄注冊一下就可以免費上課了,課程所需的材料圖書館會免費提供。
留學生來美國一定避免不了的一個問題就是寫論文。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寫作水平,很多學校在校內專門設有針對寫作的支持機構——寫作中心。美國大學的寫作中心始于20世紀70年代。寫作中心的輔導員一般都是英語系寫作專業的學生。學校花錢聘請他們專門給其他專業的學生免費提供寫作幫助。從課程小論文到碩士和博士論文,寫作中心都可以提供免費輔導。我剛來美國時基本上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和寫作中心里,每一次作業、每一篇論文我都會拿給寫作中心的輔導員看,讓他們幫忙檢查和修改后才會交給老師。這樣堅持下來,我的寫作能力提高了不少。
除了寫作中心,學校的每個專業和大部分教授都有教學助理。這些教學助理一般是學?;蛘呓淌谧约夯ㄥX聘請的碩士生或博士生,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課下免費輔導在課程有困難的學生。如果你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教學助理可以無償地輔導你,幫助你更好地消化、吸收新學的知識。所以只要你愿意主動去問,美國校園里處處都是樂于幫忙的人。
除了以上這些免費的學習資源,很多大學里還設有學生休閑中心、女士中心和環保交通中心等非學習性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學習之外的關懷。學生休閑中心里有按摩椅、游戲機、跳舞毯等供人娛樂的設施,并免費提供咖啡和點心,甚至還有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陪學生聊天,讓學習緊張的學生可以暫時拋開學業的壓力放松身心。女士中心的主要職能是讓女生能定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有時學校會請專業人士教女生自衛防暴技巧、家庭安全常識等。有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單親媽媽回到學校上課,但負擔不起請保姆的費用,女士中心就會提供有限的嬰兒照顧服務,還會定期舉辦單親媽媽學生沙龍,請有經驗的人教她們如何喂奶、換尿布等。環保交通中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資助項目。剛到美國時,很多留學生還沒有能力買車,但可以憑學生證從環保交通中心借一輛自行車,能免費騎一個學期。學生借自行車時,可以把車鎖、自行車頭盔和護膝都一并借來,只要一個學期后完璧歸趙即可。如果學生自己有自行車,碰到車胎沒氣或其他故障,也可以送到環保交通中心去,工作人員會免費為學生修理。除此以外,環保交通中心每學期都會開設幾次免費課程專門教學生怎么保養和維修自行車,為自行車一族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在美國的大學里,除了本文所述的這些支持機構和便利服務,還有很多其他的免費資源。留學生們要善于利用這些免費的學習資源和機會,積極融入當地的生活,讓留學生活充實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