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造是一個由物及心,由心及物的過程。無論是師心、師造化,還是澄懷味象,從創造的主體到創造的對象,都已經脫離了原初狀態,至此,最高的藝術境界已經不是對物的模寫,而是精神的創造,“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精神皆自意中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本期報道的名家是江宏偉和毛峰。江宏偉先生的工筆畫鳥取法南宋。表現出現代式的古典情懷,他的花鳥畫深沉靜穆、敏感細膩,通過描繪生命的完整與生命的短暫,自然的豐富與無情的變遷,創造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江宏偉先生的取法與情懷,賦予了當代花鳥畫以新的樣貌。對當代花鳥畫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峰先生以漢簡書法立身書壇,他將簡書與今草書融為一體,將簡書用到楷書創作上,形成了自身獨到的書法語言,錯落自然的節奏,清新爽勁的氣韻,為古樸的簡書賦予了新的“文人”氣息。
本期“經典重讀”欄目報道的臺北故宮收藏的《元人集錦卷》,該卷集元代趙孟頫、管道升、吳鎮、黃公望等繪畫大家的八幅作品為一卷。原臺北故宮書畫處處長王耀庭先生對該卷的流傳和藝術成就進行了翔實考訂和鑒賞解讀。
本期“翰墨遺韻”欄目報道的是廣東書法家吳子復的書法,吳子復是現當代嶺南書法的重要人物,他的書法取法漢碑,高古渾厚,對嶺南書法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總是把人的精神帶往高處,我們欣賞的目光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豐富。
《書畫藝術》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