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迅 字正之、茂父,號心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賞石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印社副秘書長,南京顏真卿書畫院副秘書長,江蘇省甲骨文學會理事,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顧問。
熟知童迅,要追溯到1988年由江蘇書協、南京印社承辦的“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的會務工作中,他與孫向群以不同的性格與氣質組成互補搭檔,以相同的對藝術的摯愛與對工作的認真這一姿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2000年全國八屆中青展征稿階段,我又將童迅“抓”出來參加展覽籌備工作。
這就是說話輕聲細語,帶幾分靦腆,從不高談闊論,極其平淡內向的童迅,一位并不引人注目,處之以默的青年印友。我欣賞他的細致、沉穩與真誠、樂善;不圖回報,不慕榮利,不恭維時俗,不趨炎附勢,保持獨立的人格、純真的品性、正道的操守。“最難一顆平常心”,書家印人乎?名家大腕乎?何不如此!
童迅長于篆刻。他信奉“手與神運,藝從心得”。童迅心儀藝術,他深知:成功是一種習慣,信念是動力。在長達20余年經典傳統的遨游中,他對秦璽漢印心追手摹,潛心探究,擷取精髓,亟思創變。他常記住缶翁之語:“小技拾人者易,創造者則難,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自嘆方寸小印,意蘊萬象,高標自立,無深厚學養與扎實功夫,終不能為之。是的,人生需要儲蓄,刻苦勤勉,厚積薄發,不斷充實與積累,儲蓄中華藝術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部分,這是一種大智慧!大境界!多年來,童迅沒有追逐時俗,不以狂怪或巧飾來嘩眾取寵,他全憑自己的藝術潛能,游刃于方寸之間,操守真誠的學術理念,在古璽漢印的傳統中“積學”,建構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古法;既敢突破陳規,又不失法度,師古人、師造化這是一個藝術家追求藝術生命的主要途徑。明清以來,“印宗秦漢”的精神實質是以平和中正的儒家審美觀念為基本點,從磨礪“三功四法”的技巧達到“技進乎道”的境界。然篆刻藝術畢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純技能藝術,方寸之間默默耕耘著的印人應將自己調整為有藝術思想的哲人。藝術在于創新,而創新源于人的真誠與激情,啟迪于時代的召喚與生活的熏陶。前人云“夸而有節,飾而不誣”,就是要“飾窮其要”,又不能“夸過其理”。藝術創變,重要的是悟其理、盡其法,才能出其新。
童迅近幾年來殫精竭慮致力于古璽印潛質的開掘與弘揚。從追求技巧的雕琢,刻劃形質的描繪趨向于注重神、氣、韻、趣的傳遞。逐步走上器量弘深、智識高遠的大道。
寫意化、形式感、精神性,此正是童迅對古璽印創變思考與實踐的主要特點。
“筆墨當隨時代”。重鑄現代人文精神,體現時代人文關懷,決定了現代篆刻的藝術語言,視覺圖式的嬗遞,審美心理的時代化選擇。這就是“寫心”“寫意”“寫我神”的時代審美轉型。這就要求書法篆刻家強化“造虛”,合度地運籌時空。
沉默的童迅在傳統學習中善于思考,善于籌劃。他在對古璽印風的創變中懂得一個道理——真正風格是在于無論表象如何變幻,始終蘊藏于“質”中的獨特語言。我看到他是以豪闊自如的心態來刻寫自己的靈性,從以往雕琢、拘謹、秀媚、工致的印風慢慢晉升為宏樸、古雅、蔚逸、虛靈的寫意風采,抒發出當代人的胸臆與情趣。寫意化的成功遞變,其審美標尺還是遵循古人的“平和簡靜,道麗天成”和“清則凈、凈則古、古則新”。不過,童迅已體悟到古人另外又告誡的“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妙在含糊,方見作手”這一深刻哲理。沖融大雅非雕飾,清寧簡約貴天真。
漢字的表意性特征為書法篆刻家在藝術創作中“借形以寫意”和“借意而達情”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也為童迅的古璽的創變在文字內容與形式建構的完美統一帶來了有效的借鑒。他不追求大開大合、大跨度的字型張揚和疏密勻致的精雕細鑿,只求古雅清純、淡逸蒼渾的朦朧美風韻。平中見奇,靜中寓動,散而不散,齊而不齊,這著實是充滿天性靈氣與智慧的選擇!甘旸《印旨》云:“筆有意,善用意者,馳騁合度;刀有鋒,善鋒者,裁頓為法。”而朱簡《印經》更明確了“吾所謂刀法者,如字字有起有伏,有轉折,有輕重,各完筆意……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品賞童迅的小璽印,不難發現刀法的寫意性與自由度顯示童迅篆刻的成熟。橫刀馳騁時的氣神與性靈及隨機應變的型制布局,對古璽印原有線質的嬗變與深化。金石氣的自然彌漫,朦朧又古雅,這是極富價值的成功標志!童迅正是處理好了刀法、筆意、線性的內質轉換與趨向性特征,其奏刀造線的勁挺、雅逸、渾穆、婉約、內斂與虛靈如此細膩地表達了作者豐富情感的涌動和精神層面的獨特美學理想。
形式美的情趣處理,大膽運用朱白虛實對比,字體挪讓,夸張變形合理有度,反襯刀法點線的韻律變化。嚴謹的平面構成法則,淡化人為的巧飾。結構布白的“勢”與“力”,體現“韻”與“趣”的效果。當玩味篆刻空間形式美同時又注意到時間特征的構成這一富有戲劇內涵的“化合物”一旦成功,這不能不證實了作者“明心見性,食古必化”的哲學思考。古璽之神秘莫測與朦朧意象非明清文人雅逸式的媚麗流暢的印風在刻意求工中能追求得了的。
面對童迅近年來的篆刻創作,我感受到它的份量與厚重。玲瓏雅美的璽印,隨著作者心理節奏的展開,延拓了充滿無限活力的廣袤空間。它是在拙與巧,意與工,質與文,虛與實之間的更替與消長,是逐步走向自然,走向純古,走向廣遠,又走向現代的心跡。它在追逐歷史的悠遠,努力捕捉并傳遞與世界、與自然、與生命交流的感覺,以自我情性成功地重組并優化線條與形式,刻鏤萬象,神與古會。我相信,金子總會閃光的。童迅正值風華,愿他積學與創作更臻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