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領域的一項新技術,或許將在建筑及汽車行業引發一場“玻璃革命”
如何在不耗費寶貴能源的前提下獲得電量?最新答案是,利用玻璃。
最近,一項能借助玻璃將自然光和人造光轉變為電能的新技術,終于離其大規模商業化生產更近了一步。今年6月中旬,該技術的提供者—— 位于美國馬里蘭州的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New Energy Technologies Inc.)宣布,其已大大提高了該項技術的生產水平,使之成本更低、更具耐用性,并更加高效。
這要歸功于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美國能源部的合作下設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他們共同研發出的這項被稱作“太陽能窗戶”(Solar Window)的新技術,能夠在較低的溫度和周圍的壓力環境下生產。這意味著,研究者不再必須依賴那些只有在高溫和真空環境下才能處理的材料——真空制造既耗資巨大又耗時耗力,幾乎令高速且大規模的應用性生產變得不可能。而如今,這一技術改進,則極大地促進了“太陽能窗戶”的耐用性,為其向市場進軍進一步鋪平了道路。
“太陽能窗戶”致力于做到的,是將自然光或人造光在透明玻璃上即可轉化為電能。這項技術最終能否被投入到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取決于其持久耐用性、動力性能和能否控制在有效成本范圍內等多方面因素的協同作用。
“在過去幾個月里,我們的研發者已經成功發布了在太陽能窗戶模板上收集并傳送電能的系統,還成功制造出比原先基于光電技術的轉化發明還要大14 倍的大型工作模塊。這一切改進都使得我們得以更接近大規模、持久性的動力生產目標,以推進‘太陽能窗戶’這項高新科技向商業化生產進軍。”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CEO John A. Conklin 這樣總結道。
為了在透明玻璃上實現電能轉化,研發者創造性地將極度輕薄的一層透明太陽能蓄電池置于玻璃之上。當這種玻璃處于光線下時,光便會觸發一系列物理與化學反應之下的電子運動,產生電能。
想想看,如果這項世界上首例能在透明玻璃上實現光電轉化的科技革新,果真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投產的話,那么,它的市場潛力肯定將不可估量:它首先很可能將在8500 萬美國家庭住宅和商用大廈之中引起一場“玻璃革命”。而已經將環保納入行業關鍵詞的汽車業,或許也正翹首以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