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農發行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恩施市支行在上級行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年初省、州分行行長會議精神和州分行第三屆四次職代會精神,按照本行年初的工作計劃“四個突破,三個100%,兩個保持”的全年工作目標,一方面搶抓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加快業務發展,夯實發展基礎;另一方面強化管理,完善制度防控風險,以業務發展為中心,突出重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方位推進各項業務工作,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經過全行員工精誠團結,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止十二月末:貸款余額96841萬元,較年初增加31708萬元,月均貸款余額達到8.5億元;存款余額達到58356萬元,比年初增加20183萬元;日均存款余額達到42129萬元,較年初增加16535萬元,其中財政性存款達到5069萬元;實現盈利3278萬元,人均利潤達到182萬元。貸款利息收回率達到102%,財政補貼到位率100%,中間業務完成率100%:不良貸款繼續保持為零,保持全年無案件、無經濟責任事故的好局面。我行主要做法是:
一、營銷貸款,搭建平臺,增加收息來源是提高經營效益的基礎
農發行作為政策性銀行,信貸資產的利息收入是我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積極營銷我行的各項貸款,是我行各項任務完成的基礎。
第一、突出一個“快”字。年初以來迅速落實批復貸款條件,積極穩妥推進貸款項目的實施,保證信貸資金的使用符合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要求,合規合法使用。做到貸款實施“三同步”:銜接資金計劃,做到貸款實施與上級行下達的信貸計劃規模同步;積極爭取企業存款,做到貸款發放與企業相關存款存入農發行同步;保證貸款使用合規,做到貸款資金支付與項目建設形象進度、企業自籌的項目資本金到位比例同步。落實信貸政策,加強對項目建設進度的監管工作,做到信貸資金支付的合規合法,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企業申請信貸資金支付要堅決否決,做到信貸資金的安全與我行信貸規模擴大同步。2011年全年投放各項貸款22筆,累放金額46735萬元,其中上半年就投放貸款31200萬元。
第二、落實一個“實”字。積極開展新項目的貸款營銷工作,重點圍繞水利建設與新農村建設項目,如:姚家坪水利樞紐工程、清江河流域治理、自來水管網工程、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土地儲備以及農民集中住房建設等重點項目的營銷。維護了現有客戶群體,支持小企業做大,大企業做強,如華硒生態、城市建設、潤邦茶葉、巨鑫農業等公司。積極扶持了農業小企業進入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推動企業產品上檔次、生產上規模、信用上等級,對積極配合的企業,努力增加企業的授信額度,采用長短結合多種方式支持企業的發展;全年通過各級貸審會項目7個,申報貸款總金額52150萬元,其中已經實施10550萬元。
第三、強調一個“保”字。我行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當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有效的發揮政策性金融在促進農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對所轄內開戶企業的糧食糧油儲備,加強了投資力度,全年我行發放省級儲備糧貸款2905萬元,州級儲備糧貸款2480萬元。
二、優質服務,穩定存款,拓貴資金來源是提高經營效益的關鍵
存款是我行資金補充的重要來源,也是我行融資的主要渠道,而且存款的風險度為零。因此擴大存款規模,穩定存款客戶,是完成全年任務的關鍵。
第一、拓展融資平臺為載體。利用我行近年來積極支持地方建設所建立起來的銀政關系,充分落實州分行與恩施市政府簽訂的銀政合作協議的要求,通過打造土地出讓金主辦行、城市建設資金歸集撥付主辦行、預算內撥款單位開戶行。以貸款的實施做好關聯單位的存款組織工作,通過延伸服務鏈條,積極吸引相關企業到我行開戶辦理資金的支付結算業務,達到存款的相對穩定和內部循環。
第二、加強財政聯系拓來源。為適應農發行職能拓展的新要求,按照上級行的工作安排及部署,今年以來,領導班子重點抓好各種財政性存款,認真貫徹年初省、州行長會議精神,把挖掘財政資金存款作為存款組織工作的突破口,緊緊抓住與地方黨政合作良好的機遇,因勢利導,抓住重點,集中突破,通過各種渠道深入了解各級財政用于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資金來源渠道、資金規模、撥付時限及其對結算服務的要求等情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把準工作的脈搏,營銷財政性存款工作取得實效,在全省率先開通了非稅收入系統、財政集中支付系統。兩個系統開通以后,實現了財政、銀行的電子聯網、加快了信息傳遞、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工作質量。全年累計通過我行劃撥的財政資金超過十億元。
第三、完善開戶企業帳戶嚴管理。為防止資金體外循環,挖潛各類客戶存款資源,全年共開立新賬戶12戶。變更完善開戶資料6戶。按照“效率優先、安全優先”的原則,農發行恩施市支行實行領導簽批、主任監督、職員負責的三級管理辦法,對于我行開戶的各個企業賬戶進行摸底排查,減少審批層級,減少客戶在我行滯留時間,更好、更貼心的服務客戶。對于黃金客戶,支行積極想辦法拿措施,在上級行的指導下,及時推出網上支付、協定存款、上門收款等業務來實現銀企雙贏,從而增加和穩定存款。華硒生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業當天就收到現金233萬元。
三,規范操作,落實制度,提高資產質量是提高經營效益的保證
年初以來本行將規范和精細作為貫徹落實各項管理制度的著力點。各崗位相互制約、完善了各項業務流程的動態監控。落實“一崗雙責”,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行為的意識,規范經營管理行為。讓依法、合規、審慎經營成為員工的經營理念。
第一、狠抓內控制度。按照總行各項財會制度的管理規定和財會規范化管理要求,結合本行實際,制定完善了《財務規范化管理實施方案》、《財會人員崗位考核辦法》、
《財務開支管理實施辦法》等制度辦法。根據崗位設置,明晰崗位職責,按照分工落實到人,明確崗位責任,實行目標管理;從而使崗位責任更加明確,確保了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都置于制度約束之下。
第二、嚴格過程控制。加強客戶部門與財會部門的溝通工作。及時核查貸款客戶的抵押資產管理情況,合理評估抵押資產的變現能力,及時敦促企業增加資產實力,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會計經辦人員在日常核算上把好入口關,對不符合會計制度要求的,一律不得進行賬務處理,堅決把不合規、不合法的業務事項拒之門外。確保了會計門柜業務的正常運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確保了會計人員規范操作,達到有效防范與化解經營風險的目的。
第三、堅持審批制度。完善財務了管理辦法,結合本行實際,制訂了《財務開支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明確了權限責任,規范了財務操作程序和財務行為;推行財務公開,實行民主,認真落實支行財務開支一支筆報審制、大額財務開支集體研究制度和分權審批制度,規范財務審批程序,強化財務監督。同時做好賬戶管理、人行對帳、小額支付、大額支付等系統的相關工作的同時,建立健全了固定資產管理登記簿,落實到具體使用保管人,規范了資產的管理,確保了資產賬、簿、卡、實“四相符”;對閑置的固定資產進行了相互調劑,做到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四、加強財補工作。拓展收入渠追。發展中間和保險業務。是提高經營效益的補充
農發行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傳統的業務,如保險業務、企業匯劃業務等。而在利用其經濟金融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軟件因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比較欠缺,尤其缺少咨詢服務類、投資融資類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類。增大與我行金融現代化相適應的中間業務收入在財務資金中的份額。
第一、落實評級授信收費工作。讓企業從自身信用等級提高感受到銀行支持力度在增加、支持范圍在擴大、審批流程在縮短;
第二、加強與中介機構的合作。做好資產評估、可研報告、報表審計、信貸咨詢等相關業務,及時結算合作費用。中間業務收入完成50.77萬元,完成計劃49.5萬元的104.6%;
第三、做好企業代理保險工作。對于貸款形成的固定資產做到應保盡保,明確農發行為第一受益人。各部室分工協作,服務措施到位。信貸部門加強資金計劃管理,并準確編制資金計劃,嚴格資金頭寸限額管理,同時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基礎上,積極走進企業、了解企業、服務企業。會計結算部認真執行各項金融政策及財經法規,加強財務管理,增強核算意識,加大收息工作力度,當年商業性貸款收息率繼續保持100%,政策性貸款收息率達到102.17%。
第四、加強年度財補工作。行領導把財政補貼到位工作作為支行能否完成全年的收息指標、財補指標的關鍵親自抓。全年應到位第二輪掛賬利息31萬元,實際到位51萬元,第三輪掛賬利息266萬元,實際到位267萬元。同時部分直補資金通過匯兌到農戶相應存款帳戶,推動了財政性存款營銷工作的深入開展。
過去的2011年支行圍繞上級行下達的各項目標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一些榮譽。但是與上級行的期待還有些差距,在新的一年中,支行將在新的起點上,再接再厲,充分借鑒兄弟行的先進經驗,結合恩施市經濟發展的實際,在州分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