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提出并堅持“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科研精神,挺進現代化大農業主戰場,通過創新培訓形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民大培訓,有力提高了全省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加速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走出一條科技引領支撐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新路。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00年的45%提高到目前的60%,糧食總產由500億斤提高到1150億斤,實現“八連增”。
開展農民普及性培訓
為方便農民學習,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多學科專家編寫了涵蓋種植業、養殖業、農業機械等16個方面200多項技術的16本《黑龍江農業新技術系列圖解叢書》,配套了《黑龍江農業新技術系列掛圖》、《黑龍江農業新技術系列光盤》,主辦了《黑龍江科技報》,向農民免費發放。以“四個一”(一本書、一張光盤、一幅掛圖、一份報)為教材,組織各學科農業專家與市縣鄉農技推廣人員混合編隊,深入鄉鎮村屯,通過舉辦大型農業科技培訓專場、農業科技大集等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性培訓,并借助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對農民進行廣普性的遠程教育,將最新的科研成果、組裝配套技術和有關專家信息掛在網絡平臺,全天候為農民服務,隨時為農民答疑解惑。多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全省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5000余場,發放資料1000多萬份,舉辦電視講座5000多次,培訓農民500多萬人次,深受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歡迎。
開展科技示范戶培訓
以中國農民大學、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院縣共建為載體,選擇科技意識和接受能力較強,文化素質較高的種養殖科技示范戶,開展“農民點菜、專家下廚”式的有針對性培訓指導。按照示范戶的意愿選擇培訓內容,示范戶想學什么,就安排什么內容,效果明顯,深受歡迎。慶安縣同樂鄉同發村黨支部書記呂桂林連續3次把電話打到韓貴清院長的家里,邀請科技人員去村里給農民講現代農業,并表示要殺豬、宰羊,還要給講課費。培訓當天座無虛席,農民聆聽認真,討論熱烈;科技人員講得很賣力,吃了殺豬菜,但沒要講課費。通過專家網絡在線、手機短信等交流平臺,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及時指導農業生產和提供防災預警信息。同時,組織科技人員與科技示范戶結對子。在農業生產整地、播種、田間管理、作物生長發育和收獲時節,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為示范戶察苗情,做示范,解難題,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技術規程和增產措施,使科技示范戶的科技素質快速提高,勞動技能全面提升,全省涌現出3萬多“土專家”和“田博士”,有20多萬農民成為科技示范戶,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戶、家家都有種地明白人,科技培訓和科技致富的引帶作用日益突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與雙城市三鄰村共建瓜菜基地,培養瓜菜示范戶21戶,帶動全村建設大棚210棟、溫室30棟,全年產出瓜菜450萬斤,人均增收2200多元。
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根據農作物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研發人員對品種和技術的特性比較熟悉的特點,組織成果的完成人直接給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講課,進行有針對性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術和最新品種知識培訓,使之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科技服務水平。同時依托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黑龍江分院對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技推廣人員進行學歷培訓,提高科技素質。還采取“請進來”的方式,組織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技推廣人員深入該院科技示范園區和試驗田,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提升指導農業生產能力。通過知識更新培訓,使縣鄉農技人員和農村基層干部專業知識得到更新,業務素質得到提高,80%以上能夠熟練進行科技培訓和生產指導,為各縣留下一批“靠得住、留得下、永遠不走”的科技服務隊伍。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