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農業部啟動了“農業科技創新年活動”,實施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中央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出臺,既是著力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中“誰來種地”的關鍵所在,更是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帶來了新機遇。
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民生十條”、“共富十二條”,“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市政府近日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著力保供給促增收的意見》,要求興建百所農民田間學校,培訓農民30萬人。加快重慶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縮差共富”,均離不開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支撐,培訓職業農民、培養農村優秀人才是關鍵,是各級農廣校肩負的重要責任。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要從大局出發,了解農民需求,做到三個“堅持”:
一、堅持圍繞農業生產發展,著力抓好職業農民培訓,在實用技術上下功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有一批懂農業生產技術的職業農民。依托陽光工程培訓、綠色證書工程培訓、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現代農業科技與農耕文化遠程培訓等開展職業農民培訓、創業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教會農民掌握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創新培訓方式,大力推廣送教下鄉、興建農民田間學校,把培訓辦到田間地頭,把科技送到農民手中,助推農技服務接地。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電視廣播、網絡大講堂、“12316”熱線及科技直通車等靈活多樣的教育培訓方式,讓培訓與農時相結合、與農民需求相結合。圍繞各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編寫適合當地生態氣候特點的鄉土實用技術教材、明白紙、VCD等。
二、堅持圍繞農村經濟發展,著力抓好農村人才培養,在致富技能上下功夫。培養更多的農村能人和致富帶頭人,才能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村文化建設。繼續實施中央校“百萬中專生計劃”,提高農民受教育年限。落實市政府《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三百六萬”人才培訓計劃,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和大學生村官專題培訓、“一村一大”工程,開展以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農村經紀人為重點的農村科技CEO培訓。開展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把土專家、田秀才變成一線技術推廣者,構建專群結合的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加大農業職業技能鑒定推進力度,結合各類培訓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推動“一訓雙證”制度。
三、圍繞農廣事業發展,著力抓好體系隊伍建設,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打鐵須自身硬,培訓農民首先要把農廣校辦學條件建設好,把師資隊伍建設好。加強區縣農廣校體系建設調研,切實改善辦學條件、落實辦學經費、傾斜培訓項目。與行業站所、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等聯合組建教學實訓基地;利用其他部門的資源和村級活動中心,建立遠程教育培訓終端和村級教學培訓點。依托全市農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和全國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示范培訓,加強對農廣校專兼職教師培訓,組織區縣農廣校校長論壇和外出考察交流學習,舉辦全市教學課件大賽和農民創業培訓師研修班,努力提升“三支隊伍”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