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教育培訓要接地氣,應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農村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應立足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和各地農業發展實際,將培養內容與地方主導產業緊密結合,圍繞各地現代農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及市場信息等開展教育培訓,同時開展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培養,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經過30年農村改革和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農業和農村發生許多深刻變化。如農產品供求格局、農村勞動力結構、農村社會結構和農業農村政策體系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的思想觀念出現了顯著的變化,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者,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發展現代農業,尤其要注重第一線務農勞動者的培養。在我國已進入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特別是納入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制定有力政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解決我國誰來種地,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未來的大事來抓緊抓好。
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十一五”期間,國家重視教育發展,高等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都發展很快。但面向留在農村真正種地的農民的教育和培訓,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要研究農民教育培訓的規律和特點,大量農民工不可能都集中在大城市、關在校園里培養。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和要求,讓農民教育培訓更加方便、快捷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門正在探索送教下鄉的方式,探索農民教育的新途徑。
農民教育培訓要接地氣。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應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農村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應立足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和各地農業發展實際,將培養內容與地方主導產業緊密結合,圍繞各地現代農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及市場信息等開展教育培訓,同時開展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培養,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還應結合農業生產特點、農民教育規律和學習特點,采取送教下鄉、教師進村等農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訓辦進農村、辦進田間、辦進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實現就地就近培養,農民需要什么學什么,實現不離鄉不離土,方便、快捷地讓農民接受教育培訓,開創農民培訓模式。
有效整合培訓資源,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條件建設
近些年來,國家加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開展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建設和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條件初具規模,但還不能完全滿足廣大務農勞動者培訓需要。下一步,需要在有效整合和利用資源上下功夫。農民培養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政府責無旁貸,各級政府應把培養新型農民納入工作日程,采取有效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現有各類培訓資源作用,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