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組織相關涉農職業院校,按照涉農產業部門提出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要求,發揮職業教育在培養培訓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優勢,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相關工作,滿足國家農業生產對人才的需要。
一、新時期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新世紀以來,中央已出臺九個關注“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在新形勢下,適應新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我們迎來了新的大好機遇,面臨新的歷史任務。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一是強調要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并將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作為今后十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四項重要歷史任務之一。二是對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作出了專項部署,提出要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強化省、市(地)級政府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責任,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根據需要辦好縣級職教中心。強化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區域合作,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力度。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參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開展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
二、新時期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新進展
1.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一是中職學生免學費、補生活費政策,2010年預算安排補生活費資金170億元,計劃覆蓋學生1136萬人;預算安排免學費資金88億元,計劃惠及學生440萬人。二是加強職業學校建設政策,安排127億元,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縣級職教中心。三是培養培訓教師政策,安排5億元,培養培訓了15萬名專業骨干教師,聘請了2.7萬名兼職教師。
2.部門合力推進取得新突破。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教育部、農業部等九部門在陜西西安共同召開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二是農業部會同教育部舉辦兩屆全國職業院校農業技能大賽。三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專門召開本系統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部署改革發展工作。四是涉農各行業部門都成立了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指導。
3.各地探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一是制定優惠政策,強化政府職責。湖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堅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以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為主不動搖,計劃3年內投入近20億元加強縣級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打造綜合性、多功能、示范性縣級職教中心,建設100所省級示范性鄉鎮農校,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建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機制。二是創新培養模式,滿足多樣需求。針對許多應屆初中畢業生不愿意接受涉農職業教育,而青壯年農民期待接受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現狀,河北省教育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在全省實施“新農村建設雙帶頭人培養工程”,依托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招收具有初中畢業或同等學力、有一定生產閱歷的青壯年農民,實行“農學”結合、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習制度,為農村、農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改革發展帶頭人”和“農民科技致富帶頭人”,目前已擇優錄取30余萬農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歷教育。三是開展合作辦學,促進協調發展。為促進西部地區共享全國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教育部積極推動東西部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推動一批東西部省級教育部門之間、一大批東西部職業學校之間建立了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機制,目前全國每年合作招生規模已達到30萬人,推動了職業教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四是開展培養培訓,對接產業需求。許多地方根據區域產業、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做大做強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服務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黑龍江立足糧食大省的省情,加快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和農業科技人才知識更新等四大工程,培養了一大批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利用本省地處東北亞經濟帶核心的地理位置優勢,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服裝、汽修、蔬菜種植等勞務輸出培訓,已培訓輸送3.2萬人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就業。
三、新時期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舉措
新時期,教育部將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繼續推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與農業部等涉農行業部門科學規劃、共同努力、一致行動,大力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當務之急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共同召開的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精神,扎扎實實推進以下各項工作。
1.發揮行業作用。一是積極探索建立教育與有關部門、行業共同推進農業職業教育的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協調解決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大力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職責,支持涉農各行業部門辦好職業學校。二是支持農業、林業、水利和糧食等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行業職業教育的指導,充分發揮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三是支持逐步建立以涉農行業規范和職業標準作為涉農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第三方評價機制,繼續辦好全國職業院校農業技能大賽,支持行業部門組織相關專業學生的技能競賽活動。
2.扎實推進創新。一是盡快研究制定擴大免學費范圍的政策,將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及以上職業教育。二是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優質特色校和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校等建設項目中要向農村、農業職業學校和涉農專業點傾斜,特別是在13個糧食主產省、21個重點市和800個產糧大縣、600個大城市郊區和蔬菜優勢產區重點辦好一批農業職業學校和涉農專業。三是繼續組織實施教育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充分發揮職業院校資源優勢,開展各類農民和農民工培訓。
3.調動企業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對話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二是鼓勵涉農企業、科研院所與農業院校、涉農職業學校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推動農業、水利、林業、糧食、供銷等部門普遍建立具有實質性合作關系的國家級或省級涉農職業教育集團,有效提升涉農專業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三是支持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生產組織中的技術骨干、帶頭人等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遴選一批優秀的農業企業和農民生產合作組織等單位,建立涉農專業教師實踐基地。
4.創造良好環境。爭取相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一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表彰獎勵一批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二是開展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活動。三是動員組織新聞媒體宣傳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優秀學員和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貢獻。四是聯合開展對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工作的專項督查。
5.配合涉農部門培養培訓職業農民。九部門文件已經提出培養培訓“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教育部將組織相關涉農職業院校,按照涉農產業部門提出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要求,發揮職業教育在培養培訓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優勢,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相關工作,滿足國家農業生產對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