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面向“三農”的主流媒體,系統梳理農民教育培訓近年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發展搭建一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一段時期以來,“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成為輿論關注熱點,由此引發的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等問題廣受關注。農業屬于弱質產業,外部效益明顯,比較效益較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農業生產要素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農村向城市加快轉移,農業勞動力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年齡越來越大,女性越來越多,整體素質呈結構性下降趨勢,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后備勞動力嚴重不足。這對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也給當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培養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農民,鼓勵和促進農村新生勞動力成為服務農業、扎根農村的實用人才和創業人才,是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關鍵在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粗放、資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還很突出,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吸納應用現代農業科技能力較差,資源配置使用不科學、低效率。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轉變傳統落后的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在于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切實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的主體作用。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既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面臨的新任務。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重要課題,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發言視野開闊,思考深刻,信息量大,所提出的思路和建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對今后進一步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們新聞媒體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宣傳報道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豐富的素材。
一直以來,《農民日報》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的宣傳工作,從2006年起創辦了《農民培訓》專刊,主要宣傳報道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及各地區開展新型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的好做法、好經驗。創辦6年來,受到社會各界和農民朋友的廣泛好評,培養了一支穩定的讀者隊伍。特別是去年,“陽光工程”全面轉型以來,本報精心策劃了多篇有影響力的報道,在今年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等話題推出《誰來種地 地怎么種》大型專題報道。這些報道對進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識,共同做好新時期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起到了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
事實證明,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需要新聞媒體的強力跟進和推動。作為面向“三農”的主流媒體,系統梳理農民教育培訓近年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發展搭建一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積極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派記者深入一線,認真落實“走轉改”,研究問題,反映情況,宣傳經驗,真正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一個重大的報道任務來做好。做出有影響力的宣傳報道,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關心、重視和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