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個強烈的信號,讓他們有尊嚴、有收益、多種田、種好田。在政策上必須要從補貼生產向補貼“職業農民”轉變,在制度上必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科學設置“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門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剛剛發布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改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農業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設施條件,提高培訓服務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三化同步”發展全局,解決未來“誰來種田”問題做出的重大決策,抓住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和命脈。
發展現代農業呼喚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關鍵時期,今后的農村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今后誰來種田”問題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必須未雨綢繆,真正要進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進,一方面引導優秀的人才進入農村,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對于新型職業農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有一個強烈的信號,讓他們有尊嚴、有收益、多種田、種好田。要通過規模種植補貼、基礎設施投入、扶持社會化服務等來引導提高農民職業化水平。在政策上必須要從補貼生產向補貼“職業農民”轉變,在制度上必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科學設置“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門檻。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呼喚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根據不同層次需求,有針對性分類開展教育培訓。一是要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科技文化需求,以農業實用技術為重點,廣泛開展大眾化普及性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手段,將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以及黨的強農富民政策送進千家萬戶、送到田間地頭;組織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將關鍵農時、關鍵技術集成化、簡單化,編輯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紙,綜合運用現場培訓、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咨詢等多種方式,宣傳普及先進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二是要依托農民培訓和農業項目工程,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對廣大青壯年農民、應往屆畢業生免費開展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其獲得職業技能鑒定證書或綠色證書。三是大力推進送教下鄉,將學生上來學變為送下去教,吸引留鄉務農農民,特別是村組干部、經紀人、種植養殖大戶以及農村青年在家門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規化、系統化職業教育。
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呼喚強化能力條件建設。基層農民教育培訓機構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前沿陣地,是落實國家農民教育培訓政策的核心力量,但長期以來基層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基礎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尤其是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條件嚴重不足。基層農民教育培訓上課缺設備、下鄉沒工具、學習沒場所、實習沒基地的現象十分普遍。要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充實設施設備,改善基層農民教育培訓條件。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為新型職業農民搭建興業創業服務平臺,為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創業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和學以致用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