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萍,這個在流年中往來顧盼的女子,如此柔弱,卻又如此堅強。
她是柔弱的,在周公館與周樸園的相遇讓她的心為之顫動,情不自禁的引導著周樸園一步一步認出了自己,面對著這個斷送了她的青春,她的愛情,她的幸福的男人,她還是舊情難忘,難忘那段兩情相悅的花蔭下的歲月,難忘一起度過的幸福美好的戀愛時光,難忘繡著朵梅花的綢緞襯衣,屋子里的家具的擺放,和那常年閉著的鏤刻窗扉,這個念及舊情而忍不住蓄滿了眼淚的女人,也許都沒有發現自己心中仍藏著對周樸園的愛戀,仍期盼他能記得和自己的過去的點點滴滴,仍想感受他對自己的愛戀……她固然有委屈,有怨恨,委屈周樸園不能給自己一生的幸福,怨恨周樸園無情的將她趕出周家的大門,然而誰又能否認,怨念情仇都因有情在先啊。面對這段感情,侍萍的心中始終是有一個柔軟的角落,去銘記,去懷念,也是因為對這份感情的軟弱,讓她最大限度的去包容傷害,不斷退守生命的底線。
作為行走在痛苦與矛盾中的封建底層女子,她又是堅強的。面對拋棄她的舊日戀人,她是剛強的。她控訴著他的虛偽與自私,拒絕他的施舍,她的控訴字字句句含血帶淚,卻堅強有力,擲地有聲。她沒有向這個虛偽的男人屈服,也沒有向那些錢財屈服,她的人格在這種堅守中得到升華,面對這三十年來的屈辱而又辛酸的生活,她是堅毅的。為了生存,為了孩子,她先后嫁了兩次,忍受著廉價的自賣所帶來的痛苦與屈辱,她選擇了沉默來抗拒命運,以堅強繼續著自己的生命。沒有了愛情,侍萍只剩下一顆殘破的心,傾盡全力的為了孩子遮風擋雨,“他們是我的干凈的孩子,他們應當好好地活著。”就是這么一個在現實的矛盾中備受煎熬的母親,聲嘶揭底的流著自己的心血,又用自己的堅強和勇氣為兒女撐起一片天空。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萍兒,她想認卻不能認,不能理直氣壯的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能暢抒郁結于心的幾十年的慈母情懷,在這矛盾與痛苦之中,也正是那份骨子里的堅強,支撐著她的心痛與麻木的肉軀站在他們的面前。
侍萍是矛盾著的,她的一生都在自己醞釀的苦果中苦苦掙扎,都在巨大的矛盾中往復糾纏。三十年前的寒冷雪夜里的恩怨糾葛,三十年后的雷雨交加的混亂與崩潰,一個懦弱而又堅強的女性——母親,終在雷雨的天幕下以悲劇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