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學生寫過這樣一道作文題:
空間,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形的空間,可借清理挪減留出;無形的空間,則需人有心去預留。
請以“留一點空間”為標題,聯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結果發現,學生立意有的是“給休息留一點空間”、“給健康留一點空間”、“給親情留一點空間”,而有的是“給道德留一點空間”、“給正義留一點空間”、“給公平留一點空間”、“給文明留一點空間”、“給高雅留一點空間”等等。
很明顯,后一類立意站不住腳?!敖o道德留一點空間”,其他空間留給什么?留給不道德?“給正義留一點空間”,其他空間留給什么?留給非正義?“給公平留一點空間”,其他空間留給什么?留給不公平?“給文明留一點空間”,其他空間留給什么?留給非文明?“給高雅留一點空間”,其他空間留給什么?留給不高雅?這樣說來,道德、正義、公平、文明、高雅才占一點空間,而非道德、非正義、非公平、非文明、非高雅,卻占很大空間,這樣的立意肯定有悖人們崇尚的道德準則,是十分滑稽而可笑的。但是,很多同學在審題時,卻沒有發現這種明顯的錯誤。原因在哪?就在于忽視了題目中的隱含信息。
這一作文題,必須關注題目中沒有指明的兩點隱含信息。第一、占住空間的對象本是應該受到肯定的、要去做的,而不是應該遭排斥、被反對的。譬如拼搏應該受到肯定,但是不能光拼搏,要給健康留點空間,給休息留點空間,給親情留點空間,換言之,在拼搏的同時,要注意健康,要注意休息,要照顧親情,這樣的立意就符合題意了。如果因為現在有人不講道德,而立意為“給道德留點空間”,這是錯誤的;如果因為現在有人自私冷漠,而立意為“給關愛留點空間”,這也是錯誤的。因為不講道德、自私冷漠是被唾棄的對象,不在本話題之內。第二,這一作文題考查的是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告訴學生做事不能只顧一頭,也不能過頭,要學會兼顧,學會適可而止,科學地學習、工作與生活,所以才說“留一點空間”。
根據隱含信息,這一道作文題應該這樣立意:不要只顧事業,給親情留一點空間;不要只顧建設,給綠化留一點空間;不要只顧發展,給子孫留一點空間;不要只顧物象描寫,給藝術想象留一點空間;不要只顧教師一味傳授,給學生自主學習留一點空間。等等。
什么是作文題中的隱含信息呢?隱含信息即潛藏著的所謂“題外話”,或者處在題中不顯眼位置的關鍵詞,而這些信息在審題時必須考慮,在作文時必須寫到,否則,就會造成偏題或者跑題、寫作內容不切題的嚴重后果。作文內容不切題,多半是因為審題不清不準,而審題不清不準,很多情況是因為忽視作文題中的隱含信息。
怎么捕捉作文題中的隱含信息呢?
第一,必須揣摩命題者的意圖。揣摩命題者的意圖,這是每一位考生在作文審題時必須首先做到的。很多考生忽視了這一重要環節。很多考生關注標題文字,關注標題外的要求說明文字,關注題目的引出文字,這一些都做正確了,但是卻沒有思考作文題目的命題意圖,導致審題出現偏差,立意出現明顯錯誤。因為每一道作文題總是有命題人意圖的,有的意圖已經在題目中通過文字明示,但是有的意圖潛藏著,不必說出來,不必說明白,屬于隱含信息,考查考生綜合理解能力。譬如上文談到的“留一點空間”的作文審題,如果揣摩了命題人的意圖是在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告誡學生做事不能只顧一頭,也不能過頭,要學會兼顧,學會適可而止,也就理解“占住空間的應該是被肯定的事物”這一隱含信息,就不會出現“給道德留一點空間”、“給關愛留一點空間”這一非常明顯的審題與立意上的錯誤。
第二,必須聯系社會和實際。作文命題不是憑空產生,都是來自當今時代,來自當今社會和實際。
這些社會和實際,有時候沒在題中明示,于是變成隱含信息,考查考生聯系社會的能力。很多考生忽視這一關鍵環節,根本沒養成審題時要聯系時代、社會和生活實際的習慣,省去了這一重要環節,因而忽視了一些隱含信息,導致出現審題發生偏差,內容偏頗,思路狹窄,題材單一等問題。如果做到了聯系社會和時代,聯系身邊生活實際,審題就不會出現偏差,立意就會變得深刻,思路立刻被打開,內容立刻變得豐富,胸中激情澎湃,行文洋洋灑灑,寫作是多么得心應手,其妙豈可道哉?
第三,必須關注作文題中的關鍵詞語。關鍵詞語往往就是一個或者兩個。也正因為才一兩個詞語,常常顯得隱蔽,容易被考生所忽視。譬如2011年四川語文高考作文題“總有一種期待”中的“總”,重慶語文高考作文題“情有獨鐘”中的“獨”,安徽語文高考作文題“時間在流逝”中的“在”;2012年北京語文高考作文題材料中的“火車鳴笛回應”,這些關鍵詞語,這些隱含信息,如果在審題立意時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在作文中得到應有的體現,內容得分肯定會大打折扣。
第四,必須關注作文題中的概括語句。譬如2012年廣東作文題由兩段材料構成,兩段材料有相同點和不同點,很多人認為題目意思就是“你想生活的時代”,諸多報刊、網絡都以此為題報道,其實相去甚遠。原因在于忽視了相對隱含的居里夫人說的最后一句話:“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這是一句概括語,雖然位置不顯豁,文字量少,信息點不多,顯得有些隱蔽,但是因為它概括了兩則材料的中心,是題目的命根子,關鍵之所在,如果沒有對此引起足夠關注,沒有根據這一句概括語去審題立意,真可能要了你高考作文分數的命哩。
這些隱含信息,作文審題時,真忽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