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最大的優勢是主題統攝下的選材,即同一主題下古今中外的經典文章組成一個單元,從必修一到必修五涵蓋了“人生”“夢想”“生命”“情感”“責任”“尊嚴”“人性”“鄉土”“愛國”“和平”“歷史”“自然”“星空”等大的主題,每一個大主題下又細分為若干小主題,形成一個龐大的主題群。倘能依托單元主題,網絡寫作素材,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作文教學定會有大的幫助,同時鍛煉了學生篩選整合的能力,真正實現文本閱讀“入乎其中”,寫作教學“出乎其外”,讓“閱讀”與“寫作”齊飛。
匯總分析歷年的高考作文,沒有超出這一主題群的。以山東近5年高考為例,2007年“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與09年“見證”可以從必修二“歷史的回聲”和必修四“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找到契合;2008年“春來草自青”可以從必修二“珍愛生命”和必修四“我有一個夢想”找到契合;2010年“人生的光影變幻”可以從必修五“直面人生”找到最佳契合;2011年《這世界需要你》選材更為寬泛,“夢想”、“責任”、“尊嚴”、“人性”、“和平”都契合;2012年孫中山寄予國人勇擔中國改革和發展重任的感言,可以從必修三“號角,為你長鳴”找到契合等。
依托單元主題,網絡寫作素材。具體操作,我努力做了些嘗試,略舉兩例。
以必修五“直面人生”主題單元為例,構思一篇文章,題目:直面人生
人生既會有燦爛的陽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風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怎樣擔當起生命難以承受之重?面對逆境厄運的考驗,怎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我的回答是:直面人生,就是正視人生中的苦、樂、順、逆,勇敢面對生活中的選擇和考驗,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通達樂觀的健康人格 (單元主題的前言秀語 鳳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給后世留下一部史書,“思垂空文以自見”,他忍受了宮刑的恥辱,“隱忍茍活于糞土之中”。司馬遷,選擇了生,選擇了直面人生。忘卻世俗無情的白眼,冷嘲與熱諷,懷著一顆堅定的心,勇敢地走自己的路,終于著成信史光照塵寰。記得有一位詩人曾說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不僅僅是為了某件事而壯烈的死,更是為了某件事而卑微的活。”他在發黃的竹簡上展現了理想與堅持,眷寫著生命的永恒!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披發行吟的屈子,佇立在殘陽染紅的汨羅江邊,想到楚王“聽之不聰,讒諂蔽明”的昏庸,想到自己“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遭遇,面對“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朝廷,破碎的祖國,饑寒受苦的老百姓,作為士大夫卻束手無策。眼看郢都就要落入秦人之手,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伏清流以死直兮”,懷石沉江,“深思高舉潔白清忠”化作汨羅江畔的萬古悲風,也成為民族端午節永恒的紀念。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先生,您面對庸人的“設計”和麻木的人群,您不再彷徨,您選擇了吶喊,喚醒“黑屋子里熟睡的人們”,您筆下那么多的看客群,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您“揭出病痛,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您立人立國,建立剛健挺拔的民族精神的理想,在當下更不該離我們遠去。“先生已經作古,中國何人領吶喊”,您成為中華民族良知的旗幟,您是中華魂。(司馬遷,屈原,魯迅的課本素材,采用并列結 豬肚)
當然我們不去夸耀苦難,粉飾苦難,唱著苦難的歌,“讓苦難來的更猛烈些吧”之類的話是多么的虛偽。但當苦難來臨,我們逃避不了的時候,我們應該直面。正如培根《論厄運》中說到:“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襯明麗的背景。”直面人生,讓生命變得明麗閃光。(周國平,培根的秀句 豹尾)
再如2012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選自先驅孫中山的寄言,如果能引用單元主題前言“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先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路;總有無數平凡的人……”,定會為作文增加理性的色彩。
所以,當我們踏破千山萬水苦苦尋覓遠方風景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身邊的風景,你的語文課本里有大美的風景。“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只要你用心采擷,細心網絡,定會寫出文采飛揚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