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是重點也是難點,從終身教育與發展的角度來講,學會議論文寫作,對學生而言也是相當實用相當必要的。那么,怎樣才可以學會寫好議論文呢?
寫好議論文,應明白議論文是把能“說服他人”作為終極目的的,因此,必須增強說理能力,要做到:認識深刻、有創見、角度新穎、說理充分。也就是要做到:既要抓得準,又要說得透,還要理得清。
如何做到這些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1.總構出全篇的框架
將闡述道理的過程設置為緊扣思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為主體內容的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是最有助于開拓思路的論證結構。至于怎么靈活用好這種結構,則關鍵在于變通,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中各自的論述側重點。
2.分解出幾個分論點
議論文重在說理,說理要充實,文章要達到一定的篇幅,就必須對中心論點進行剖分,然后對每個分論點進行論證,即說明理由。不會剖切出分論點,是不可能寫好議論文的!分解分論點的方法有:
(1)并列法,即對中心論點進行“橫”向的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以顯示思維的全面性。從各個方面把道理講深講透了,文章厚度感就大為增強,才理足氣盛。
(2)層進法,即對中心事理作“縱”向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分論點間,結構上要呈現出一種先后有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結構美;邏輯上要呈現出“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一種“臺階性”思維過程。
(3)對比法,即將事理分解成正反兩個方面,以顯示出思維的鮮明性。
3.引用典型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等,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4.注重處理事理關系
在議論文寫作中,既要擺出事實論據,又要有必要的理論論據,如何正確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文章寫作成敗的關鍵。就同學們的寫作實踐看,許多同學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實論據而輕理論論據,或兩者沒有有機的結合。大凡成功之作,二者總是相輔相成的,能將“事”與“理”有機結合起來,注意對事例進行分析,而不是“以擺(事實)代論”。
5.聯系社會生活實際
這里的“實際”,指的既是“現實”也是“歷史”;既是“生活真實”也是“藝術真實”。消除在這個問題上的片面認識,有利于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拓開聯系生活實際的思路。
6.擺事實是說理關鍵
事實勝于雄辯,在議論文寫作中擺事實來說理是關鍵,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這里想特別強調一下,應把運用“排比語段”來擺事實,作為闡述道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同時運用“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等句式加以反問,將擺事實來說理作為一種強化手段來推廣。
7.講究一點哲理思辨
所謂哲理思辨,具體說就是要把“聯系發展”、“一分為二”、“實事求是”、“整體與部分”、“看問題要全面”、“絕對與相對”等哲學觀點有意識地引入文章,以增強文章的思辨色彩,從根本上解決議論文不會講理或講理太膚淺太片面的問題。
寫作一篇議論文,如若能做到做好以上的方方面面,就不難達到“說服他人”的目的,也就肯定是一篇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