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必須要保證轉載信息的科學性與可靠性,要竭力做到不造謠、不傳謠。由于政務微博的權威性,如果其傳遞了不實的信息或者進行了傳謠造謠,其惡劣影響將會比其他微博大得多。
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政務微博開始走進老百姓的視野,這些政務微博已經成為政府職能部門和網民溝通以及傳遞信息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與普通微博不同的是,由于政務微博背后一直有著政府職能部門的影子,它傳遞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筆者最近發現,有時候一些政務微博傳遞的一些信息并不怎么靠譜。其中,方便面有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1月18日,新浪微博加“V”認證為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辦公室官的博主“@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在一條【如何健康吃方便面?】的微博中表示,吃方便面要:“①先沖洗:用溫水洗凈攪拌,倒出含有蠟涂層的水;②……”截至11月23日,轉發達到259條,評論54條。甚至有很多公安系統的官方認證微博都對這條消息進行了轉發。有網友評論,方便面還是“戒了好”。
其實,說方便面具有以上危害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是方便面真的具有這么大的危害嗎?
業內專家表示,方便面雖然不是一種十分自然健康的食品,但卻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十分方便的食品,它的安全風險并不像謠傳的那樣大。筆者了解到,近些年方便面的安全風險中流傳得最廣的就是方便面碗有毒的說法:方便面碗遇熱會釋放有毒物質,另外涂在碗壁上的石蠟層被吃下后會堆積在人體器官形成一層蠟膜并致死。但是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
其中,被認為會釋放有毒物質的聚苯乙烯制方便面碗的安全性,國內至今仍存在廣泛爭論,而這種材質目前在中國方便面市場上已經很少被使用,更加環保的紙質包裝取代了它們,其爭論的前提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而對于方便面碗壁上有蠟層,常食用會致死的說法過于夸張。首先,石蠟做容器內部涂層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石蠟一熱會融化,讓本來應該是包裝的部分融入食物。另外一個方面,目前可供方便面碗挑選的材質本身基本上已足夠耐熱防水,如果有人硬要“畫蛇添足”給碗壁涂石蠟,高溫下融化的蠟很可能會導致泡面出現苦味從而影響泡面的口感,他們只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況且我國的國家相關標準也規定,被允許作為方便面添加劑的有田箐膠、辣椒紅、姜黃、紅花黃、甘草抗氧物、茶多酚等24種成分,但石蠟不能添加到方便面里。近幾年,我國一些地方質檢部門在進行方面面的有關檢測時,截至目前也沒有消息說有檢測出了石蠟的成分。
專家表示,對相關政府權威部門而言,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權威專家或者權威研究機構對方方面面的利弊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而后將科學的結論告知公眾。而對于已經開通了政務微博的職能部門而言,將相應的研究結論告知公眾則會起到一種良好的作用。
筆者以為,政務微博應該根據自己的力量轉載一些確實可靠的信息,從而服務于公眾,避免自身成為“僵尸微博”,在這個方面,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政務微博必須要保證轉載信息的科學性與可靠性,要竭力做到不造謠、不傳謠。由于政務微博的權威性,如果其傳遞了不實的信息或者進行了傳謠造謠,其惡劣影響將會比其他微博大得多。
當然,要保證政務微博傳遞信息的可靠性與科學性,微博管理人員的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微博已經成為一種熱門的交通和溝通平臺,這并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平臺,一個政府智能部門,既然有勇氣開設這樣的微博平臺,就應該安排合適的人將其維護好和管理好。并定期請專業的人士和機構對微博維護人員進行培訓,微博維護人員也要加強科學意識,對于網絡上的消息把握不清的及時咨詢專業人士。
對政務微博的管理者而言,對于流傳的一些不太確定的信息,如果自己沒有充分的把握保證其科學性和準確性,不發布和轉載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已經發布的信息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應該及時予以刪除、更正并做出說明,而不是躲起來讓其成為“僵尸微博”,否則,將會讓政府職能部門的公信力與老百姓的親和力遭到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