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神韻古風的中國傳統古建,現代建筑中的鋼筋水泥,雖然硬度強于古建的土瓦木梁,但卻越來越沒有了靈氣。因為在現代建筑中,設計者往往把“成本最低”定為建設標準,正是這一理念的推行,使有藝術的建筑成為了奢侈品,地面上快速長出來的高樓也越來越呆板、冰冷。
但不論社會如何快速的發展著,依然有這樣一群人在努力為這個冰冷的城市注入更多的靈氣和生命。他們是將畫布上的藝術品變成實用的建設圖紙,將自然生態環境和建筑融為一體的藝術設計家,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副教授、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明就是其中一員。何明強調,自己的身份首先是畫家,其次才是一名設計師,因為藝術才是自己的最終追求。
提到何明,美術圈外的人可能不大熟悉,但提到地鐵,在武漢市就無人不關注了,而何明正是武漢地鐵的藝術總設計師,也是這次武漢地鐵的最大亮點之一。11月9日,何明帶著為武漢地鐵二號線設計的“地鐵藝術設計”系列作品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環藝創新設計大賽,并分別榮獲了景觀設計方案類的一二等獎。其中獲得一等獎的“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風亭藝術設計”是全國所有地鐵設計中首次使用,即使在國際上也沒有類似創意。武漢的地鐵建設在年代上雖然并不領先,但絕對會建成全國最美的地鐵。
設計出全國最美的地鐵
對何明的采訪是在他位于江邊的工作室里進行的,因為距離江邊很近,除了防護堤,房間與江水之間基本沒有障礙物,5樓的高度已經可以很清晰的觀望到武漢市區最繁華的江面,從一橋至二橋之間,像一幅長卷透過180度的落地窗,徐徐拉開,盡收眼底。江船、汽笛聲,還有偶爾掠過窗前的飛鳥時不時牽引著我的思緒,在這樣優美的景色前,實在難以專心采訪。
何明得意的笑著說:“窗外這片景色被我移花接木免費放到地鐵的漢口站里了,取名為‘江城印象’,每次到地鐵的漢口站,看到這幅景色都如同在我自己家。”
說到自己這次專門為武漢地鐵二號線設計的藝術作品,何明表示,藝術地鐵在國內外并不少見,國外的俄羅斯、法國,國內的北京、杭州和南京都有自己的藝術地鐵,我們這次藝術地鐵不僅要體現出武漢的特色和藝術品位,還要有更大的創新,那就是在地鐵上面設立藝術風亭。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地鐵多是關注地下站點的藝術設計,但在地上部分的出入口、安置出風口和冷卻塔的塔樓并沒有特別造型,所以經常在地鐵口旁看見一個瘦瘦高高的水泥塔樓,矗立在人行道上很是咂眼。據介紹,在武漢地鐵最初的設計中,也并沒有想到要將地上部分進行藝術化處理,但當看到地鐵地下藝術站點的驚艷效果后,地鐵集團決定,將地面上的站點也進行藝術化處理。于是,地鐵地面風亭藝術設計也同樣落到了何明的肩頭,他必須在原有時間內完成兩倍的工作量,而且因為首創,沒有任何參考經驗可借鑒。
距離原計劃規定的地鐵開通時間還有半個多月,何明設計的地鐵藝術站點和風亭也正在最后的收尾階段,暫不對外開放。雖然沒能提前看到地面藝術風亭的實景,但看到設計效果圖已經讓我驚嘆連連。
地鐵二號線工有21個站點,其中6個站點的地面和地下設計了藝術風亭和藝術站點,每個站點結合武漢和片區的特點確定了不同主題:漢口火車站設立的是歡迎四方來賓的“黃鶴歸來”、武漢縮影的“江城印象”;在武漢中心最大公園中山公園站設計的“城市綠肺”;在洪山廣場設立著“書山有路”、“楚風古韻”;在千年古剎寶通寺站豎立著“寧靜致遠”、江漢路的“時尚江城”;光谷站設計著“科技之城”。
同時,為美化地鐵隧道的角落景觀,還在光谷隧道段設置了人工綠化帶,但考慮到防火因素,所有花草樹葉的材質都只能采用金屬質地,看似一個小小的景觀角落,就需要工人做出幾萬片金屬葉子,這可不是小事。
藝術地鐵還未建成就已經吸引鄭州、深圳等地來漢考察學習。展示著自己的設計效果圖,何明略顯得意的說:“雖然武漢地鐵建設在全國不是最早,但絕對會是全國最美的地鐵。”
大自然中孕育出藝術的翅膀
自己的藝術作品往往更偏重于人文、自然和生態,在設計作品中注入濃厚的意境和文化蘊含,何明說這種偏好都起源于自己的兒時經歷。
今年43歲的何明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媒體工作者,母親是商場銷售員。因為工作繁忙,父親加班時常把小何明丟在單位隔壁的中山公園,這個地方就成了他兒時的樂園。
從父親單位的后門可以直通中山公園,對于時年才4歲的何明來說,這個公園就像一個秘密王國充滿了好奇和魔力,當時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還未成形,但面對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花花草草,這些艷美的景觀強烈的刺激著何明的感官,自然地他拿起了畫筆。慢慢的,會畫畫的小何明就成了中山公園的熟客,園中工作人員看見何明不僅不收費,還邀請他免費進園,只為看他畫畫,許多進園游玩的叔叔阿姨對這個靜靜畫畫的小孩子也甚是喜愛,常帶著他游船。園中大大的芭蕉葉遮天蓋地,小小的何明身在其中,顯得格外神秘和興奮。
這種一個人的“探險”經歷讓他早早學會了觀察和思考,大自然的原生態美也就成了他對美的最初印象。“崇尚自然,道法自然”,以后的設計和創作中,生態美就成為他最推崇的方式。
高考時,擅長畫畫的何明選擇了湖北美術學院作為自己的首選,受導師張德山的影響,他選擇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這是當時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畢業時候,不是單位選學生而是學生選單位,而作為這個熱門班級的班長何明則被學校作為優秀畢業生直接留校。
時值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各地建設也興起不久,何明和同學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手中畫筆的經濟價值,不少同學受不了誘惑,進學校學習不久,就開始“接活兒”。但身為班長的何明卻并沒有“眼紅”,偏愛自然景觀的他認為簡單的鋼筋水泥建筑設計并不是自己的理想,他想畫出的是長在大自然里的建筑,于是在大學期間,他沉下心吸收各種設計理念,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靈感。畢業那年,他的畢業設計被印在當年學校的賀年卡上,同年,他新穎的藝術設計還變成了中南商業大樓的主樓。之后,在導師張德山的帶領下,還陸續參加了北京中南海、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等知名建筑的設計項目。羽翼漸豐的何明也開始自己獨立接手一些大單子,如南陽商場、石家莊人民商場、內蒙古民族商場、內蒙古伊泰大酒店、包頭博物館等。
但這些設計并不是何明想要的藝術夢想,他清楚記得,自己小時候看見古風古色的江漢關大樓,背面被租賃的公司釘上了綠色的玻璃幕墻,看著被損毀的墻體,那種心痛、可惜和無奈之情。小的時候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些,而現在至少可以憑借自己的畫筆來保護其他的建筑和生態環境,避免其在改造過程中受到損毀。于是,何明開始設計自己兒時夢想中的房子,有靈性的。
想要設計長在自然里的房子
到底什么樣的房子是他真正想要設計的房子,何明拿出自己另兩幅設計圖:一幅是依山而建的茶廠,一幅是“中國農谷”(荊門)的接待中心。
在茶場的設計圖中展示出這樣的場景:在一片山林中,生產廠區與休閑接待中心之間以人工河相隔,以吊橋相連,一邊是依山而建的廠區,一邊則是小橋流水的侗族自然生態園,按照這個設計,在山上建廠不僅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讓硬梆梆的工廠變得親和了很多。對自己的這幅得意之作,何明感到很是遺憾,實際建設中,因為經濟成本的問題最終被棄用,現在只能當做教學樣本。
另一個“中國農谷”的接待中心設計圖也是一個“掩體建筑”。從空中往下看,建筑呈現“之”字形,如同一道綠色的閃電,和周圍的綠色融為一體;從地面上看,屋頂則呈斜坡一直滑到地面,斜面建筑為直角三角形的結構,屋頂種植著景觀花草。
指著這兩幅設計圖,何明表示,我就想設計出尊重生態尊重自然的好房子,就像是從自然中長出來的一樣,最低程度減少對生態的破壞,還原真實的自然美。
除了追求建筑的靈性和自然之美外,近年來,何明還不斷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環保創新設計,此次的地鐵設計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而這一研究和創新僅僅是自己多年來課題“交通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一小部分內容。
路面上的公路交通也是他關注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何明表示,參照新加坡的城市設計方案,即使再窄的道路都可以營造出行走在森林、公園中的意境,盡量減少人行道旁不必要的廣告、指示牌,將公路與人行道之間種植郁郁蔥蔥的樹木,在人行道與建筑之間也種植上花草樹木,就可以還自然于民眾。目前,漢陽的琴臺大道一段就正是采用這種方式修建而成的。
【圖說】
漢口火車站:黃鶴歸來、江城印象
作為送迎四方來客,展現大武漢的窗口,地下站點有兩個主題:在大廳中央豎立了名為“黃鶴歸來”的雕塑,兩只白色的仙鶴從長滿蓮蓬荷葉的湖面掠過,看著珠光漆噴繪的仙鶴有種晶瑩剔透的錯覺,背后不遠處的墻面就是長約40多米的“江城印象”的長卷,是由美院的學生和一些技術工人使用150多萬粒馬賽克按實景拼接出來的,武漢的長江一橋二橋、龜山、江景、漁船、江鳥,讓賓客一進地鐵站就如同置身江城美景。
中山公園站:幸福花園
作為城中心的一座大公園,中山公園就是這座城市的綠肺,也是武漢人的樂園,更是設計師何明童年的回憶,采用了輕松親切的主題。在20多米的畫壁上,用嫩綠色幼芽和圓圓的果實作為背景圖,果實中間鏤空,用來張貼各種兒童畫作。
江漢路:時尚江城
用漢白玉雕出一幅百年來武漢江漢關的時間軸,全長60多米。從清末民國起,以江漢關為背景點不變,展現武漢不同時期的人物形象浮雕,是一個時間軸。另外,還有一個全息投影,全國最大規模,像星球大戰,全立體,用光打造出不同的立體影像。目前在國內其他地鐵系統尚未采用。
洪山廣場:書山有路、楚風神韻
征集的兒童畫作一共有100多幅,分為兩批設置,除了中山公園張貼一批外,另一批就安置在洪山廣場站,這一站有兩個主題,其一名為“書山有路”,也是設計了20多米的長廊,廊墻上設置了許多規格不等如同書卷的長方塊,中間鑲嵌著兒童畫,旁邊還標注著作者和畫作的內容;另一個主題畫廊“楚風古韻”,是一幅類似于油畫的長卷,用橘紅色調打底,采用楚文化中鳳凰、風浪、樂器等古文符號讓整幅畫卷如夢如幻。
寶通寺:寧靜致遠
菩提樹與東湖磨山融為一體,該畫作由美術學院秦嶺教授親創,瓷板山水畫、菩提樹雕塑墻和藝術山水營造“寧靜致遠”之意境。
光谷站:科技之城
借用黑客帝國的創意,用數碼激光展現出最傳統的楚文化符號,如錢幣、龍、鳳、鳥、漆器、青銅器。幕墻很高,人置身其中,也似其中一個小小的符號,恍如在夢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