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政府采購存在規定范圍內與規定范圍外兩種情況,而且范圍外所占比例遠大于合規采購,那么新政能夠在多大范圍內被執行?
自主品牌車企期待已久的《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終于發布,400多款候選車型均為自主品牌,整個征求意見稿就是當前自主品牌乘用車陣營的“大閱兵”。受該政策激勵,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全面上漲。
然而,上述政策真的是自主品牌的一塊肥肉么?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公務車市場的總量及結構。目前公務車市場的整體規模尚無準確的統計數據,但通過媒體的估算以及上牌量的推測,該市場每年采購量在30萬~100萬輛。數據存在如此大的彈性,主要是因為公務車采購存在規定范圍內與規定范圍外兩種情況。規定范圍內的采購數量通過上牌量即可獲得,約30萬輛,規定范圍之外的數量可通過汽車維護費用計算得出,大約70萬輛。
政府采購車輛,大體有4種情況:1.直接登記在政府、事業單位名下的公務車(合規);2.國企中以發放補貼形式購買的車輛(車改后)(合規);3.登記在事業單位下屬企業名下,但用做公務車用途的車輛(規定范圍外);4.以借用名義被政府或事業單位使用的車輛(規定范圍外)。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看到,規定范圍外的采購比例遠遠大于合規采購的數量。
其次,分析政府用車市場的結構。按照車身形式和級別劃分,B/C級轎車屬于政府領導用車的范疇,其他更多屬于業務車或通勤車。其中B/C級轎車在上牌量中約占政府每年采購量的30%左右 ,即10萬~33萬輛。
對于自主品牌而言,進入政府采購市場,想法無非兩種:其一,靠賣官車賺品牌,然后影響一些跟政府走得比較近的商人,讓自己的B/C級轎車能夠有機會打開局面。其二,真正獲得銷量提升,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如果合規的政府采購規模不變,并且真的全都選擇自主品牌,那么自主品牌每年可多賣30萬輛新車,相當于銷量提升10%,那公務車采購新政確實是一個重磅利好。
然而不要忽略一個問題:既然政府采購本身就存在規定范圍內與規定范圍外兩種情況,而且規定范圍外所占比例遠大于合規采購,那么新政的發布就不能不考慮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通常情況”,該政策能夠在多大范圍內被執行還是一個問號。此外,國內輿論一直抨擊公務車規模太大,那么新政反而可能成為新一輪車改的契機。以后政府改為發放補貼,可以把政府采購變成個人選購。既然發放的是補貼,那么我愛選什么車就選什么車,沒有規定能管得著我。這樣做既符合民意,又符合自己的用車標準,何樂而不為呢?此為其一。
第二種情況是,現有的規定范圍之外的操作方式,可能進一步加大力度。政府機關也好,事業單位也好,有那么多下屬企業,讓他們買車,然后放在自己手里用不就結了?
考慮這些情況,就要重新估算一下新政能給自主品牌帶來的提振范圍了:B/C級轎車的銷量增長肯定不會非常樂觀,因為這個級別是上面分析到的“下有對策”的主要目標。而一般公務車,比如業務用車、通勤車這塊兒,倒確實會存在機會,畢竟官老爺們在顧好自己的同時,暫時還考慮不到兄弟們的面子需求問題。這樣估算下來,自主品牌因采購新政而增加15萬~20萬輛的銷售規模倒也問題不大。只不過這些銷量對于自主品牌的品牌力提升恐怕暫時沒有太大作用。
(編輯:可瀟wqz3217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