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快速興起,就伴隨著快速沒落的風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成就百年企業的定海神針。
郎酒有危機嗎?沒有——至少還沒有清晰出現!
郎酒沒有危機嗎?有——所有的企業都有危機!
作為業界公認的“中國現代白酒第一品牌”、演繹“中國郎”神話的郎酒潛在的、最大的挑戰與危機是什么?
本文嘗試對郎酒進行一次放眼未來、基于戰略層面的“體檢”,希望能夠為郎酒及中國酒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一些有益的警示。
“中國郎”狂飆突進
2002年3月,郎酒集團因經營不善而債臺高筑,以4.9億元的價格整體轉讓給當時汪俊林旗下的瀘州市寶光藥業集團。此后,郎酒進行改制,從國企轉為民企,經過多年的革新,創造出一個虧損企業逆轉盛世的發展奇跡。
2002年郎酒銷售額只有1個多億,2007年為13.5億元,飆漲近12倍。2009年郎酒完成35億元的營收佳績,2010年,郎酒銷售再創50多億元的歷史新高,去年郎酒再度發飆,銷售收入攀越100億元大關。目前郎酒已與“茅、五、劍、洋”一起,成為中國白酒五強。
郎酒的快速崛起,不僅打破了茅臺壟斷醬香的神話,而且為白酒行業注入一針興奮劑,讓整個中國白酒業在“發燒”的亢奮中不斷加速。
有如此驕績,郎酒卻絲毫沒有減速的打算。今年年初,郎酒掌門人汪俊林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計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盛世之下,挑戰凸顯
郎酒可謂正處于企業發展的“康乾盛世”,然而,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高峰之后一定會下行,盛極之時必須注意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衰落以及如何“防衰”。這話雖然聽著刺耳,卻是企業決策層不得不提前布局的重大戰略問題。
金無足赤,或許是雞蛋里挑骨頭,筆者不自量力,斗膽認為,盛極之下郎酒挑戰凸顯。那么,目前郎酒品牌管理的軟肋在哪?隱患與挑戰何在?
品牌規劃的“群狼策略”
為沖刺百億元發展目標,郎酒近年大打“群狼策略”,不斷推行產品多元化,不斷進行品牌延伸,如新郎酒、老郎酒、紅花郎等三大品牌在這幾年同時閃亮出臺,重拳打造,陣勢強大得令人眼花繚亂。從“神采飛揚——中國郎”到“醬香經典——紅花郎”,還有新郎酒的“濃頭醬尾”等,郎酒品牌訴求不斷變化和多樣性,讓消費者有些無所適從。
細析新郎酒、老郎酒、紅花郎這些品牌,它們各有特色和賣點,看不出主副之分,可以說每個都是母品牌,也可以說每個都是子品牌,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郎”字。品牌結構異常復雜,缺乏邏輯性和一致性,容易造成消費群體認知上的混亂。
大包大攬的“三香俱進”
中國人消費白酒講究“認香型、喝文化”。所以白酒品牌要想建立認知,往往從香型和文化這兩點去尋找突破,而香型成為更直接的突破口。目前郎酒推行“三香并進”戰略,依托郎酒品牌效應,分別搶占醬香型、濃香型、兼香型等領域市場,達到大包大攬的目標。
時下國內白酒行業領頭羊如茅臺、五糧液等香型定位已十分清晰,在消費者心智中早已形成普遍認知。茅臺是醬香型鼻祖,五糧液是濃香型典范,汾酒是清香型代表。多香型策略所傳達的信息比較亂,不知消費者在提到郎酒時會聯想到什么?是醬香、濃香還是兼香?
價格差距大,渠道有點亂
正如“醬、濃、兼”三種香型齊頭并進,郎酒在價格上也是“高、中、低”全線布局,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達到全線豐收的目標。
從價格上看,郎酒醬香型以20年陳青花、15年紅花郎500元以上終端價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以10年紅花郎200元的價格攻打中端市場,力求市場、利潤雙豐收;兼香型以12年的新郎酒500元左右的價格搶占高端市場,以3年、9年陳的新郎酒200元左右的價格蠶食中端市場;濃香型則以水晶天寶洞主打高端市場;以如意郎等搶食低端市場。可以說,無論哪個香型、哪個系列產品,無論是高端、中端、低端,郎酒都有充沛的配置。然而,價格檔次參差不齊,終端價的表現從幾百元到十幾元不等,價格的差距過大,猶如保時捷出了10萬元左右的跑車一樣讓人尷尬。
市場繁榮之下,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郎酒渠道也有點亂。眾所周知,郎酒多年一直在執行一個渠道政策:在同一地區內,集中3#12316;5個事業部和3#12316;5個商家,最終在當地形成郎酒品牌第一、銷售第一。然而,在這些區域里,通常還有若干個郎酒的買斷品牌、開發品牌,因此,事業部與事業部、經銷商與經銷商之間經常相互暗戰、傾銷,過度競爭帶來的內耗讓經銷商信心受挫,積極性不高,渠道混亂,制約了郎酒未來的發展。
規模極度擴張或致產能不足
前段,一些網站傳載了郎酒“勾兌門”事件,稱郎酒暗中收購散裝醬香白酒,暴露出其產能不足等問題。
國內一些媒體披露稱:“今年春節前,郎酒廠派灌車赴貴州仁懷多家釀酒作坊收酒,自己的車不夠用了就從當地雇,一個車隊從茅臺鎮拉著原酒開往二郎鎮,場面很壯觀。”
有專家稱,2011年郎酒銷量突破100億元大關,在市場快速擴張的形勢下,產能不足隱憂已日益凸顯。尤其醬香型白酒生產周期比較長,地域性強,工藝要求嚴格,一直面臨產能瓶頸。醬香白酒從窖池建好到包裝上市,至少需要5年時間。而根據郎酒近年的發展速度,它不可能在兩年前就具備100多億元酒的產能。
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2012年將有一個產能達1.5萬噸的醬香型酒廠投產,投產后,郎酒的醬酒產能將提高到3萬噸。如此推算,2011年郎酒醬香型產品的產能應為1.5萬噸。而若按郎酒去年醬香型產品銷售額為70億元、出廠價均175元/瓶測算,郎酒去年的銷量則應達到2萬噸,缺口在0.5萬噸以上。
郎酒“勾兌門”事件,或許暴露出其產能不足的一面。
兒童廣告事件,凸顯管理粗放
近段,郎酒遭遇一件低水準操作之事。其在平面廣告中大肆宣傳的畫面中有一老一小祖孫倆,小孩的手里握著一瓶“老郎酒”,圖中還配有這樣的文字:“老郎酒,懂得傳承,我總是想知道,爺爺陶醉而安詳的表情,是不是因為那個瓶子里飄出來的味道。”
我國《酒類廣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酒類廣告不得出現未成年人的形象”,兒童形象進入這樣的廣告,很快就引起受眾反感。在社會廣泛的質疑下,郎酒集團趕緊撤下這個廣告。
雖然有營銷專家說這個問題是廣告創意人員無知造成的,但也說明了公司對廣告效果的迷信。可以說,單純追求廣告效果的粗放式營銷會阻礙企業的發展,這次的兒童廣告事件就是一個警鐘。
盡管郎酒至今仍風光無限,但我們并不想給它太多的贊美和謳歌,只想多給它挑些刺,潑些冷水,希望它能清醒自省,走得更遠,繼續稱雄下去。
多產品、多品牌戰略在給企業帶來短期銷售額增長的同時,也給企業未來的品牌管控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甚至會影響到品牌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