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組織設計》理論試圖將組織視為整體,視為動態的結構化過程,將流程和結構整合起來,這是本書最大的思想性貢獻。
筆者在教學和咨詢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企業疑惑不已的問題:為什么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反應遲鈍的大型企業在經過大刀闊斧的削減層級和機構以后,沒過多久,一切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為什么企業收縮業務,削減員工,本想養精蓄銳,卻導致自己傷筋動骨,一蹶不振?為什么麥當勞的連鎖店遍布全球,家家贏利,而本土連鎖企業卻舉步維艱?面對這些困惑,角度不同,給出的答案可能會有較大差異,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組織。
組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無論是企業組織,還是非贏利、政府組織。近年,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應該進行大幅度的調整。而要調整經濟結構,除了經濟政策需要轉變之外,作為微觀的企業,更應該沉下心來,將企業戰略清晰化,將競爭優勢凸顯化,將組織結構優化,才能靈活應對外界變化,才有可能成為更富有創新能力的組織。企業應該拋棄過去那種投機取巧,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有棗打一竿子、沒棗扔竿子就走的策略。遺憾的是,盡管企業家和管理學家都知道,對于企業而言,組織是必不可少的,但實事求是地講,除了古典理論的奠基者馬克斯·韋伯、現代組織的建構者巴納德、決策理論的提出者赫伯特·西蒙以及組織流程再造理論的設計者哈默外,近30年來,企業的外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技術環境甚至企業組織自身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組織設計理論依然躑躅不前。
郭威的《新組織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他在研究中發現,以往的組織設計研究,要么是從組織的縱向決策角度,研究組織的權利路線、溝通路線以及相應的組織形態,要么是側重橫向流程,關注研發、生產、營銷等整個價值鏈環節,在組織設計理論中,縱向和橫向出現了明顯的斷裂。實際上,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所有這一切應該形成一個整體,必須將橫向分工的流程與縱向的結構整合起來。橫向的業務流程解決的是運行效率問題,縱向的組織結構解決的是決策效率問題,作為完美的組織設計,應該有機地將這兩者統一起來。這種說法,令人耳目一新。
郭威借助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將流程和結構兩個要素統一起來。結構化理論將客觀的社會結構和主觀的人類行為整合為一個相互聯系的動態過程,能夠包容和調和不同理論之間的內在沖突。在這樣的視野下,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其他要素就隨著發生改變。《新組織設計》理論試圖將組織視為整體,視為動態的結構化過程,將流程和結構整合起來,這是最大的思想性貢獻。
“理論是灰色的”,盡管作者在行文中力求平實簡潔,飽含著極大的激情,也運用了一些案例來證明自己的理論,但書讀起來依然有些深奧。為了能更為詳盡地闡釋自己的組織設計理論,作者又運用自己洞悉和駕馭復雜企業的能力,意猶未盡地寫了一本姊妹書《大企業組織案例》,對中船澄西的組織結構調整、中海油的戰略聯盟型組織、中石油調控中心的功能問題、美國國民油井的全球化運作、美孚石油公司的分銷組織以及大通銀行的國際化戰略等案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對理論思考提供了幫助,為企業的實踐積累做出了積極貢獻。(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企業文化研究所)
(編輯:可瀟wqz3217@163.com)
組織為什么會四分五裂呢?關鍵在于人們沒有采用整體化視角去觀察組織,人為地將組織割裂為“做人”與“做事”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