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家電】
近年,家電在節假日的營銷大軍中扮演著相對尷尬的角色:利潤下降,營銷費用緊張,商家主導節日營銷等,所以,繼白酒行業之后,我們有必要把這個行業拿出來曬一曬。
面對節日盛宴,廠方一定要轉換職能,成為經銷商節日營銷的參謀者、執行者和監督者。
策劃促銷活動要點
家電廠家在節日營銷的具體執行上要關注以下要點:首先,針對對手進行有目的促銷。促銷前進行“內調”與“市調”,內調是對公司的庫存、贈品、費用等情況有個充分的了解;市調是對對手的終端表現、促銷策略、渠道策略做充分的調研。其次,針對渠道進行分類促銷。KA、3C與經銷商渠道要根據其銷售特點分別確定促銷方案,以免產生沖突。再次,重視投入產出比。
促銷活動的執行要重視過程管理,重視細節,簡而言之,一定要重視“三會四表”。
“三會”。策劃溝通會:由營銷總監組織,由市場部主導,充分與生產部、銷售部、渠道部進行溝通,確定促銷活動方案是否可行,銷售部確定需求數量,生產規劃是否能保證供應、連鎖賣場的談判是否可行等,查遺補缺,完善細節,最終確立方案,并當場做出執行規劃表,成立項目組,落實執行項目、執行時間、責任人。
執行溝通會:各部門根據促銷執行規劃表進行相關部門、區域的工作分配與分解,做出進一步細化執行表,同時落實執行項目、執行時間、責任人,各部門同時上交執行細化表給市場部。
分區域執行動員會:主要產品訂貨,渠道、終端談判,促銷人員招募。
“四表”。促銷規劃實施計劃表:各部門確認,列出具體工作項目、到位時間、責任人。促銷渠道實施匯總表:各部門組織下級部門區域對各項促銷指標進行細化、匯總。公司重點促銷產品、贈品區域提貨表:對公司資源定時更新、提示。重點賣場、區域實施調查表:定期交促銷執行情況,了解競爭情況、反饋市場信息,收集評估促銷效果。
促銷效果的考核
節假日促銷考核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銷量對比、同比、環比;市場占有率,即促銷前后的變化值;促銷費用效果比,主要是當地進貨量與終端投入做對比分析。
各地促銷效果的評估來源是這樣產生的:
1.公司各區域和代理商出貨單:這是傳統的以出貨量做數據的方法,但數據的分析利用價值一般,有些客戶都是在長假前多囤貨,長假促銷后很長時間也不進貨,很難統計出正常促銷結果。
2.促銷活動總結:促銷活動總結大部分是以圖片、促銷場面為主,數字統計不太詳細,很難考量出實際促銷效果。
3.重點賣場銷量統計:一般家電企業的數據庫中都有全國銷量最好的100家以上商場的數據,可重點關注此數據的收集,相對來說由于大部分此類商場都有專職導購人員,業務人員關注度較高,收集的數據質量較高。
4.連鎖賣場銷量統計:這個數據的真實性較高,不但可以細到產品型號的銷量,具體到每天的銷量,且數據有比較好的延展性,做歷史同比與環比分析比較有利,缺點是只能監控到部分渠道,無法做到客觀全面。
5.小家電廠家對促銷的數據評估:大多來源于重點商場監控數據、渠道客戶出貨數據、連鎖賣場的銷量統計的綜合評估,這樣較能全面地測試出促銷效果。
小家電廠家在推廣費用上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重點賣場安排實效促銷,以產品分銷、終端爭奪為主,集中人力資源用在能產生效益的賣場。在分銷渠道的選擇上重視三四級市場的分銷,連鎖超市系統的分銷,對以價格戰為主的3C系統適當關注,不作為推廣促銷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