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彭玥:“雷邦讀玉”是一個很好的欄目,久聞雷邦是一名頂級玉器鑒賞大師,《投資客》能夠邀請到雷邦為貴刊做玉器知識專欄的撰稿人,不愧為雙贏之舉。我本人對玉器也關注已久,一直苦于沒有領路人,這期的《溫文如玉,上善大家》猶如一只無形的手,為我打開了玉器投資收藏的大門。感謝雷邦大師,更感謝《投資客》!
《投資客》:如彭女士所言,本刊從5月份起特別針對玉器愛好者開設了“雷邦讀玉”欄目,該欄目一經面世就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這說明我們對這個欄目的定位以及對市場的認識還是比較精準的,這首先得感謝雷邦先生對本刊的大力支持。為了回饋廣大玉器愛好者對本刊的關注,“雷邦讀玉”將作為本刊的常設欄目繼續辦下去,希望更多和彭女士一樣的玉器愛好者能夠持續關注該欄目。
讀者廖先生:投資靠的是敏銳的眼光和頭腦,恕我直言:目前的《投資客》還不夠成熟,指導性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在辦刊過程中,應避免走大眾路線,只有辦出特色,辦出個性,辦出看點,辦出影響力,才能讓讀者為之埋單。不過,從已經出刊的2期《投資客》,我看到了變化,更看到了希望,《投資客》加油!
《投資客》:廖先生的話對我們是一種勉勵,雜志是一個平臺,正是因為大家的加入所以才能夠活躍,也能讓我們明白投資者需要什么,以便在專題策劃、欄目設置、內容采編上下功夫。
近三個月以來,《投資客》編輯部全體同事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雜志呈現給讀者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思考良久大家的答案幾乎一致,那就是:突破傳統的內容、圖片、版式模式,從《投資客》定位中國收本私營企業主的定位出發,打造屬于自己特定讀者群的特色雜志,不盲從,不跟隨。
讀者劉先生:5月份的《投資客》內容讓人驚喜,有看點,有讀頭!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把內容做得更精彩,版式做得更鮮活。
《投資客》:以5月刊房產主題“春焦會”為例,我們的出發點就在于為投資者投資房產支招,為不了解成都樓市的讀者朋友指引方向。我們不能說我們做到了,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
在以后的每一期我們都會根據當前的行業形態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的我們的辦刊策略,力爭為廣大讀者提供更為詳實豐富的內容,當然這也需要大家的傾情關注和支持!
讀者“如魚得水”:不得不說房產版面的專題在5月刊中是賺足了我的眼球,《十侃春“焦”會》,真的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投資客》把其他媒體想說不敢說的話說出來了,把讀者對于房交會迷茫而不知從何說起的心理剖析出來了,在調侃當今房交會現狀的同時,還不忘為購房者支招,這樣對房交會“恩威并施”的方式,只能用一個“妙”字形容。《投資客》,一本敢于說真話的雜志,想讓我不關注你都難。
《投資客》:這位“如魚得水”讀者朋友對本刊的贊譽實在是太高了。這讓咱編輯部的同事都深感“亞歷山大”喲。一直以來,《投資客》都把說真話、說實話、做實施作為采編過程中的基本標準在遵守和保持。“報喜不報憂”不是我們的風格,也不是讀者希望看到的,在以后的辦刊過程中,我們會秉承這樣的作風,繼續為廣大帶來投資饕餮大餐,讀者需要的就是我們追求的,對讀者有用的就是我們刊物需要呈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