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拼爹”的時代,常有“我爸是李剛”、“我爸是李雙江”之類“名爹”出現,“我老子是誰誰誰”往往成了不少富二代、官二代的口頭禪,仿佛不說出“老子”是誰,就如同不亮出普拉達的內褲標簽一般。
所以當正在讀《三國演義》的侄兒問到我這個有點“穿越”的問題時,倒真的一時讓人難以回答三國演義里究竟誰的兒子最厲害?
曹操?曹丞相眾多兒子中最有名的三個兒子是曹丕、曹植、曹沖。曹丕,建魏稱帝,雖說沒有太大的文攻武衛,但是也算是繼承了他老子的遺志;曹植,七步成詩,雖然也算是一文學大家,但終歸有些書生意氣;曹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小時候課本里所講的“曹沖稱象”了,可以說曹沖六歲時所掌握的浮力原理比阿基米德都還要早很多年!如論科學成就,他應該是曹操兒子中最厲害的!
孫堅?一個兒子小霸王孫策、一個兒子后來的吳皇帝孫權。相比孫策,孫權可謂是個做皇帝的好料,領導能力超強,又善于用人與圖謀。
劉備?劉備在三國里算是一代梟雄,可借生個兒子被后世稱作“扶不起的阿斗”,劉禪這個兒子盡管也算是個明君,但肯定與“厲害”是沾不上邊的了!
盡管很難排出誰是“三國最佳兒子”的座次,但不難看出養個好兒子有多重要。從三國的歷史經驗里同樣可以看出,從“打江山”到“坐江山”,往往最少經歷父子兩代,但如果兒子沒養好,用不了突破“富不過三代”的定律,在富二代就可能把老子打下的江山打倒完。
所以,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往往有其道理。盡管我們期望“老子英雄兒好漢”,但如果對“富二代”只是“慣養”而缺乏“教養”,則往往容易成為“老子英雄兒笨蛋”。
回頭看看當代富豪,從歐洲最富可敵國的金融家羅斯柴爾德的“五虎兒子”,到亞洲大亨李嘉誠的“超人雙子”,大亨們莫不把對子女的教育、培養看做是最重要的投資。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美國富豪,盡管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后代的要求比尋常人家反而更加嚴格。
同樣,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很早就開始關注對孩子的“投資”培養,據說,在兒子李澤鉅、李澤鍇還只有八九歲時,李嘉誠就專設小椅子,讓兩個兒子列席公司董事會。次子李澤鍇的零用錢,都是自己在課余兼職,通過當雜工、侍應生掙來的。
對于人的一生來說,往往最大的一筆“投資”是在下一代身上。無論是對知識的養成、對道德的修養、對正確的人生觀、財富觀的形成,都會耗費“老子們”的金錢和心血。這筆“投資”也許很難用金錢來計算其價值,但可以肯定其成就必然會超越數字上的財富。
如果你希望有一天可以驕傲地和別人“拼兒子”,宣稱“某某某是我的兒子”,那建議你可以認真讀讀本期的《寶貝計劃》,想想該如何“投資下一代”。這實際上是我們這期做《寶貝計劃》的初衷。
生子當如孫仲謀!拼爹很沒趣,不如拼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