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幻:李健,你好!雖然在科幻寫作方面你是一個新人,但卻是我們雜志2012年的一個高產作者,目前為止已經發表了三篇文章(之前的兩篇《尋跡者》和《問題與答案》),讀者久仰你的大名但一直未見其人,開門見山,先來個個性化的自我介紹吧。
李健:呵呵,過獎了。我愛探索,不愛考試。愛看書,也愛影視。愛喧囂,更愛寧靜。愛描繪科幻,也愛涂鴉現實。我長相普通,每天都有和我類似的面孔跟大家擦肩而過。我現在的作品水平還不高,但我是一名骨灰級科幻迷,也是追趕科幻大神們腳步的小兵。Hello,大家好,我就是李健,李健就是我。
新科幻:很榮幸你的處女作能發表在我們雜志上,可以談談你的創作緣起嗎?又是什么促使你開始寫科幻小說的?
李健:在當今這個稍顯浮躁的社會里,我總覺得按部就班的生活無法體現自己的價值,就想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寫小說是兒時的夢想,一直蟄伏在心底,時不時蹦出來叨擾我一下,但是一直沒有嘗試,直到最近一年才真正決定寫些東西。當有一定的成果后,就有了推動自己往下走的動力,可能這個東西跟愛好和理想有關吧。
新科幻:每篇文章都有它的創作源頭和靈感來源,正如之前的《尋跡者》是你做了個無線跌落的夢,大半夜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了,索性把它記錄在手機上,之后就寫出了那個開頭,接著就有了后來的文章。《概率事件》這篇文章是不是也和夢有關系呢?
李健:哈哈,怪哉,讓你給猜中了!那段時間我被老師布置的分析數據任務課題攪得頭昏腦脹,就是文中所謂的“亞諧超偕共振分析曲線”,汗一個……頭痛之余決定睡覺,結果做了亂七八糟的怪夢,仔細回想一下覺得不錯,值得記錄下來,于是就誕生了這個故事。
新科幻:讀完這篇文章我們會發現,文章中出現了不少科學術語,但并沒有應用什么具體的科學原理,與卡米星人的后兩次賭博的勝利也只能說明人類的狡猾,科幻點子跟飛氘的《舉棋不定》很相似,人類不是靠技能取勝,而是利用對方思維的漏洞。用“心理暗示”去投機,最復雜的東西其實也最簡單!為什么會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展開劇情呢?是從懸疑片和偵探片中借鑒來的嗎?
李健:實際上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本意是想寫硬科幻的,但越往后寫越發現實在是“硬”不起來,于是干脆就投機取巧。不過我也會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筆下的劇情和道具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多加一些硬科幻元素。不過話說回來,我還是很喜歡那些投機取巧的小聰明的,畢竟那種瞬間靈光一現非常炫目,大智慧可以從這些小聰明中得以體現。
新科幻:讀罷你發表在我們雜志上的三篇文章,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相比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你文章中的注釋相對比較多,不知道這是專業習慣還是個人愛好?好多讀者和我一樣有同感,求解釋。
李健:這個……唯恐大家看不明白吧,另外還真是一個專業習慣,平時經常編寫論文,少不了添加各種注釋,寫小說的時候不自覺的就習慣成自然,想盡量做到詳盡注解,這當然是個毛病,以后我會少些晦澀的術語。諸位還請見諒,見諒。
新科幻:雖然你是純工科男,但從你的日志、文章以及許多好友的評價中,我們發現你的文筆很細膩,也算是工科男里的另類,你是怎么培養這種文學素養的?八卦一下,你的內心也這么細膩嗎?從你的日志中我們可以發現你對陶淵明的詩歌、金庸的小說、歷史、地理方面都有研究,知識面挺廣,這對于一個工科男很難得,這是從小到大的個人愛好還是后來逐漸培養的?這些對你的創作有什么作用?
李健:文學素養四個字實在擔當不起啊!我大多數時候都是抱著玩票兒的心態去探索各種東西的,純屬閑暇時間的個人愛好,不過有些東西往深里刨刨還真有意思,權且當個樂子。凡事都是日積月累的,也不用專門培養,喜歡什么就看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創作的作用,呵呵,我說不好,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如果不用在創作上,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啥作用,不知不覺就給用上了。
新科幻:據我所知,你是大劉的忠實粉絲,很早就開始看他的《朝聞道》,他的作品你幾乎都悉數盡覽了,《三體》肯定更不會錯過。近來“《三體》改編到什么程度能接受”這個話題在豆瓣被吵得很熱,也來說說你的看法吧?
李健:唐缺評價劉慈欣的《三體》系列是中國科幻的豐碑之作,直接把中國其他的科幻長篇碾得渣兒都不剩。這話雖然有點夸張,不過也有一定道理。
一部著作出現同人作品,說明該著作的世界觀已經被讀者們廣泛接受,這是一件好事。不過大劉也說過,寶樹的《三體X》把一些他本來想寫的東西給寫了出來,讓他沒辦法再往下動筆,這樣就不好了。
個人看法是,如果能夠應用三體的世界觀(或者應該說是宇宙觀)提高一些青年作者的想象力,讓科幻群體誕生出更多好故事,那么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改編的形式、程度不拘一格,天馬行空又何妨,只要不是那種無病呻吟、空洞無物的跟風就行。
新科幻:哪位科幻大師、哪部作品是你的科幻啟蒙呢?你個人認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須具備哪些元素?
李健:鄭淵潔的作品看得比較多。《舒克貝塔歷險記》里面,五角飛碟神馬的科幻道具讓人嘆為觀止啊!還有《機器猴傳奇》《門》系列……我七八歲時就捧著這些童話讀本發各種感慨。
后來接觸的印象最深的一本科幻小說是埃德加·賴斯·巴勒斯的《火星公主》。現在回想起來,里面的人名幾乎全部都記不得了,可是科幻元素依然記得很清楚,比如射程可以達到二百千米的火星步槍、彈頭爆炸的鐳芯彈、為火星提供大氣的泵房……小說是典型的軟科幻,主人公莫名其妙穿越到火星,經歷一場場西部風格的決斗,沖破阻撓的愛情等等。
其實我看的東西非常雜,除了科幻之外,現實文學、武俠、奇幻、偵探懸疑都看過一些。科幻小說從根子上來說,畢竟還是屬于故事的一類,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首先應該把故事講好、講圓,跌宕起伏、錯落有致、抓人眼球,再高層次些的要求就是文筆優雅,思想深邃,讓讀者內心產生共鳴。三個境界逐層遞增,感覺其他類型的作品也都差不多吧。
新科幻:從你的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能找到好多電影的影子,你覺得你的創作受電影作品的影響嗎?哪部影片對你的創作或者生活影響最大?如果中國拍科幻影片的話,你最希望拍什么樣子的?
李健:我覺得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系列對我影響最大吧,小時候看的時候就被震撼了,鋼筋鐵骨的機器人與液態金屬人大戰,簡直超越了想象力的極限。施瓦辛格大叔眼中那一道紅光閃爍,就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只可惜后來的3和4卻越拍越衰了。當然《異形》系列我也非常喜歡,對各種恐怖元素的應用恰到好處。《超時空接觸》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還有很多在這就不贅述了。那些電影給了我幼年時期非常多的科幻啟蒙,與科幻文學一起,為我鋪就了奔向科幻殿堂的階梯。
說到中國科幻電影,先為目前悲催的現狀長嘆一口氣。近年來中國科幻電影作品少得可憐,質量更是……令人發指啊。不過想想科幻片是最燒錢的,美國人愿意砸錢來拍科幻,《阿凡達》一部片子的投入抵得過國產影片一年總票房,特效水平差距自然可想而知。更何況大家都被外國科幻給“慣壞”了,吃白面大饅頭吃得好好的,這會兒塞過來一個紅薯面窩窩頭,誰咽得下去啊?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科技的進步,這點我們差得還太遠,慢慢來吧,等個五年十年,或許能小有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現在倒是可以拍一些軟科幻的作品,從商業角度而言,類似于《時光旅行者的妻子》這樣的作品更貼近中國的市場吧。
新科幻:你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學的機械工程,這個專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機器人,而你也比較喜歡機器人題材的電影,不知道是否會考慮用你的專業知識,寫一些關于機器人的科幻小說呢?
李健:我的專業是機械工程,不過由于導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和數學的緣故,我經常跟著做機械構件的振動分析,跟機器人的研究不是一個方向,所以談不上很專業。當然我對機器人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鐘愛“機器人三定律”方面的科幻影視作品。雖然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寫作計劃,但當靈感迸發的時候,創作欲是擋不住的。
新科幻:好多年輕科幻作家都是在學校期間開始創作,一旦畢業后開始工作就會因為各種原因終止創作。你畢業之后還會一直堅持創作嗎?你覺得會因為生活瑣事而放棄寫科幻小說嗎?
李健:把科幻寫作當做一個謀生的手段,在中國是不現實的,就連大劉也說過寫科幻的收入真的非常微薄。可是如果把科幻寫作當成一項人生的樂趣,或是一種理想,就有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了。
雖然馬上就要畢業了,我相信自己今后會在科幻道路上堅持走下去,并且希望自己能夠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許多年后,人們讀到我的作品的時候依然會對其有所感觸,那將是我最欣慰的。
新科幻:在采訪中你曾提到還沒完成你今年的目標,方便透露一下你今年的目標是什么嗎(創作和生活方面都可以,愛情方面更好哈)?
李健:首先得感謝《新科幻》給我提供了一個發表作品的好平臺,我之前計劃在2012年這一年里發十萬字到實體雜志上面,《新科幻》讓我實現了這個數字的一大半,不過現在只剩下兩個多月了,而且近期寫的作品屢投不中,“鴨梨”巨大。看來我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了,希望能在最后關頭來個質的飛躍,盡快實現目標吧。
新科幻: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也希望你能學業有成,在不太遠的日子里,愛情事業雙豐收,多多產出更多、更有趣的科幻故事!
李健:必須的!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和鼓勵,為了這些目標,我會一直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