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穿越了。在永遠跟不上拍的21世紀,這位500萬年前駕馭著孱弱軀體征服叢林的英雄依然難改當年本色。這個老靈魂對世界的好奇雖然不減反增,但它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積習難改,適應困難。
為了牙齒的健康,你養成了每天刷牙的習慣,可是你對大腦,這個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做了些什么呢?
大腦不能適應“宅”生活
從前大腦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是它們駕馭著人類祖先在動物界中并不強壯的身體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了生存,人類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20公里。甚至有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進化得到比其他動物更聰明的大腦,就是因為人類在不停的運動、行走中不斷地解決問題。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非常明顯,它使得更多新鮮血液攜帶著大量氧氣通過大腦,給大腦豐富的滋養。同時運動可以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
所以現在你知道“宅”人的生活意味著什么嗎?腦細胞是否會因為“幽閉恐懼癥”郁悶地消沉下去?
大腦不能承受的重壓
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大腦會處于一個特別的狀態——應激狀態,這時候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吹響身體各個器官的集結號,準備應戰。潛力就這樣被調動起來了,這時的人可能完成一些平時無法完成的任務,司馬光就是在此情境下急中生智砸的缸。但人不能總是處于應激狀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剛開始的壓力還是動力,到后來壓力就是煮死青蛙的溫水,這個比喻不科學,應該說“壓力是殺死海馬的皮質醇”。壓力使得腎上腺分泌皮質醇,而皮質醇過高則可以殺死大腦中對學習和記憶起到關鍵作用的海馬。
大腦不能缺乏的睡眠
大腦就像進入了血汗工廠——不但生活不好,工作環境惡劣還超時加班,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睡覺絕不是無故曠工、浪費時間。實際上在你睡覺的時候大腦一點也沒有休息,而是在緊張地整理你這一天所攝入的信息。而如果你堅持5天不睡覺,很可能出現老年癡呆的癥狀,并且伴隨嚴重的判斷力缺失、幻想。Cajochen C等人對睡眠缺失者的腦電研究發現這些人大腦活躍程度更低。大量研究證實,缺乏睡眠的人語言能力、創造力和制定計劃的能力都會降低,這很可能與缺乏睡眠后,大腦前額葉皮層活動降低有關。
缺乏睡眠不僅影響大腦認知功能,更會對人體免疫力產生嚴重打擊,因此缺乏睡眠者被一些人認為可能是“過勞死”的高危人群。“今日事今日畢”并不是個好習慣,把問題留到明天解決也許會得到更好的答案。這一點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門捷列夫一定表示同意。
大腦不喜歡高熱量的飲食
來自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和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專業人員認為,飲食對于大腦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有影響的。飲食中注意減少熱量的攝入,多吃水果、干果、蔬菜、魚肉和雞肉,可以降低年齡相關的認知下降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發展的風險。所以,愛吃油炸食品等高熱量食品的人還是注意節制吧。
想讓大腦創造更大價值就得了解它并尊重它的生活方式,這個問題在發達國家似乎受到了更多科學家和普通人的關注,而在中國卻很少有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