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侃侃而談,回到家卻疲憊懶言;應酬時笑容滿面,面對親友時卻麻木冷淡,這是下班沉默癥的癥狀。長此以往可能影響家庭氛圍,甚至導致抑郁。試著把心打開,世界沒那么糟。
近日,包括中國青年報在內的三家媒體,對275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癥。其中,34.7%的人認為自己有下班沉默癥,48.4%的人認為自己“有一些”。下班沉默癥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心理問題。
下班就沉默讓人進入交際怪圈
最近半年以來,在北京中關村一家IT公司上班的王先生因為工作壓力大,常常回到家就感到疲憊不堪,很多時候,他躺在沙發上,跟誰也懶得說話,就是吃飯時也是一聲不吭,老婆要是在他面前話說得多了,他甚至還會發脾氣。
但是上班的時候,王先生并不是這樣,他不是一個沉悶的人,和同事之間的交流非常自如。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呢?專家表示,王先生可能是患上了下班沉默癥。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并不在少數。有很多人在上班時侃侃而談,回到家卻疲憊懶言;聚會應酬時笑容滿面,面對親友時卻麻木冷淡。這些上下班時間判若兩人的人群,被稱作下班沉默癥患者,他們常常對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絕親友的撫慰,從而讓自己進入了交際怪圈。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沈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班沉默癥應該與一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外向型性格的人較少會有這樣的表現,而內向型性格或者性格偏內向的人在工作壓力較大時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另外,該癥狀的出現與一個人的工作行業也有很大的關系。研究已經發現,在一些傳統職業中,老師、醫生、警察等主要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容易出現這樣的癥狀,最近一些年,IT等一些從事技術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地也開始呈現出這樣的癥狀。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IT行業工作強度大,時間長,很多人常常處于十分疲勞的狀態之中。” 沈政說。
調查也顯示,下班沉默癥患者表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在受訪者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并且,有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這表明,在經濟越是發達的地方,下班沉默癥患者越是成為突出的問題。
現在在很多企業中,有不少員工上班時為達到工作要求,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跟人交流,從而消耗了大量的激情和精力,這樣上一天班會覺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靜地休息,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自己的家庭。
導致家庭關系緊張甚至抑郁癥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董海軍認為,在工作、應酬和家庭中,人們扮演的角色并不同,常常需要實現角色的轉換。在角色轉換時,人們往往會忽略家庭角色對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休息方式,沒有很好地考慮家人的感受。此外,每個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沒有充足精力去關注家庭生活。而這種對安靜環境的需要可能導致他們對親友表現出沉默、冷漠的狀態。
“另外,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家是生活的場所,他們都不愿意回家談工作的事情以及人事關系等一些大的方面的東西。”沈政表示,下班沉默癥的發生與家庭關系、結構特點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夫妻二人的感情不是很好,常常很少在一起說知心話,出現這種狀況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如果配偶之間的職業差異很大,或者是文化教育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也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正是因為職業或者學歷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雙方沒有發掘出一些共同的愛好,在交流方面出現障礙,極容易讓家庭中出現下班沉默癥患者。
沈政說,下班沉默癥最明顯的一個危害是會造成家庭成員尤其是夫妻關系的緊張,如果在家庭中,夫妻之間長時間不進行溝通和交流,就會引起配偶的不滿,并繼而發生一些激烈的矛盾。
另外,長時間下班沉默也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一些危害。它會讓人逐漸變得冷漠,由于這種人一般都不會去關心生活的一些細節,因此也容易使其逐步喪失生活的樂趣和激情,如果時間長了,對自己的工作也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是一個性格內向或者偏內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癥而又長時間沒有進行糾正,就會給自身造成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嚴重者還會導致抑郁癥的發生,而在現代都市中,抑郁癥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理健康的殺手,近些年不少自殺者,都是因為長時間的抑郁癥所致。”沈政說。
如何走出沉默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尹文剛表示,現在很多下班沉默癥患者之所以下班后沉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致,因此有下班沉默癥狀的人,應努力關注生活細節,尋找生活樂趣,從而讓自己走出心理障礙。
“比如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看看電影,和家人一起外出,鍛煉身體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或者出去找朋友吃吃飯、聊聊天等都是比較好的緩解方式,總之只要是自己平時喜歡的一些事情都行。”尹文剛說,雖然看書或者看電影也不用怎么說話,但是卻可以排解自己心中的壓力和苦悶。
尹文剛表示,對任何人而言,工作都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唯有在多方面進行充實,才能夠過得有滋有味。這是下班沉默癥患者必須要意識到的。唯有形成這樣的意識,才能夠讓自己跳出交際怪圈。
其次,對于工作勞累而下班沉默的人,親友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介入,不要在其煩躁或疲勞時強制交流。同時,親友要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給重壓下的對方更多理解和關懷。這樣就會避免疲勞的家庭成員長時間出現下班沉默的狀態。
另外,為了減輕下班沉默癥患者的壓力或者避免更多的下班沉默癥患者出現,用人單位也應提高對人性化管理的重視,給員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時間,或者向西方很多國家那樣,組織一些讓員工及其親友共同參與的活動或聚會,促進情感交流,這樣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能夠讓單位的人力資源發揮出更好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