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在石家莊隆重開幕。作為這次年會的專項活動之一,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專程來到河北醫科大學,與河北大學生見面,和同學們自由地交談。
○大學生:我是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臨床專業學生,入學時大家都覺得我們專業很有發展,但這幾年下來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中西醫在現階段似乎無法結合。而且面對就業壓力,大家紛紛選擇轉專業甚至有人選擇轉行,您覺得如何能做到真正地中西醫結合呢?
●韓啟德:如果說把中國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產生一種新醫學的話,那將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醫學院校在招生時專業的設置,可能需要考慮做一定的調整。我本人認為中西醫結合應該是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本科又學西醫,又學中醫,又學中西醫結合可能有點困難。如果我們在設置專業方面更科學一點,可能就業率會好一點。第二方面,更主要的還是自己能夠沉下去,開始自己的事業,不要一下子把找工作的目標定得太高。在很多大醫院還沒有這個科室,但是如果到了基層,中西醫結合的學生朋友會有很大優勢。
○大學生: 韓主席您好,我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的一名研究生。我們研究生寫論文經常提到SCI,在我們寫一篇SCI文章的同時,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習英語,以當前中國的科技水平,如果我們把這一部分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搞自己的科研,而不是繼續學習英語,那么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是否有可能趕上或者超過國外的水平?
●韓啟德:我也覺得研究生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學英語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我在美國實驗室工作很長時間,后來爭取到洛克菲勒基金。但我跟我的美國同事經常抱怨,說我們是不公平競爭,因為我們看大量的文獻,我是一個字一個字念的,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你們一看是一頁,兩分鐘一篇文章就看完了,在這種基礎上我們競爭,我還要在《自然》發表文章,他們還有人發表不了。我得花多少倍精力,他也只能笑一笑,說這只能是事實。沒有辦法,因為我們國家近代以來在現代化道路上、在工業化的道路上落后,我們落后就得向人家學習,英語成了世界共用的語言,法國人最不愛用英語的也在學英語,我跟歐洲人說你們是拼音語言,你們學英語比我們容易得多,我們中國人學英語真的太難。但如果到美國科學期刊上發表文章用中文行嗎?要跟人家交流,說我只用中文,你去翻譯吧,這樣行嗎?不行。我們還得向人家學習,什么時候中國強大了,人家都來學中文了,我們就不一樣了。現在學中文的越來越多,但不是我們想怎么就怎么樣的。我們的大學生、研究生,如果要搞科研,沒有英語不行。你對待它,哪怕用業余的時間也要把英語學好,學好英語,受益匪淺,這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的,我可能說得絕對一點。
○大學生:臨床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從事基礎研究的工作,我們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辦?對于臨床醫師您有什么建議,我們應該繼續深造、出國還是應該更注重于實踐?
●韓啟德:說到臨床和研究的關系,我們要做一個好的臨床醫生,我還是鼓勵大家要有研究能力,特別是在我們國家,我們用的診斷、治療、藥物、器械,統統都是外國人發明創造的。我們一定要結合臨床開展更多的研究,爭取原始創新。臨床醫學系的學生,如果想在臨床研究上作出成就,首先要做一個好醫生。臨床上要有充分的經驗和有自己的體會,這時候才能提得出臨床上的科學問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想和意會,你才可以有更好的創新。所以兩個方向可以走到一個地方,我更看好先當好醫生再從事研究,一定會比我們這樣搞基礎的人為臨床服務做得更好。
(以上文字摘自中國科協網在線直播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