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士頓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調查了65名百歲以上老人的生活狀況后,總結了他們共同的生活習慣。他們認為,人們完全可以效仿這些百歲老人的生活習慣來延緩自己的衰老過程,使自己活到100歲以上。下面就介紹一下這些百歲老人共同的生活習慣:
1.勤奮嚴謹
在這65名百歲老人中,有58人具有勤奮嚴謹的性格特征。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性格的人之所以會長壽,是因為他們會定期進行體檢,在生病后更愿意聽從醫囑,按時、按量地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對此,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弗里德曼和萊斯利·馬丁也在他們的著作《長壽方案》中指出,勤奮嚴謹的性格是使人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在某個行業里獲得成功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41人曾在某個行業里獲得了成功。事業成功是使人延年益壽的良藥。有時候,人們若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甚至可以抵消其某些不良生活習慣(如不進行身體鍛煉、酗酒等)對壽命的影響。不過,人們在獲得成功后切不可有過重的心理負擔,不要讓自己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下,否則反而會縮短壽命。研究人員指出:“事業成功與否,要用自己的尺度來衡量。一個牧羊人照樣可以覺得自己很成功,使自己有一種‘獲得諾貝爾獎’般的成就感。成功不一定要有名氣,而有名氣的人切不可為名氣所困。”
3.每天清潔兩次牙齒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55人每天都清潔牙齒兩次以上。波士頓大學的學者指出:“人口腔內的細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發動脈炎癥,甚至可使人患上心臟病。人們若每天都用牙線清潔牙齒,可顯著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可以說,人們若能保持口腔的健康,就能保持其動脈的健康。”
4. 吃一份谷物早餐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47人每天早晨會吃一份谷物食品。
研究發現,老年人若在早晨吃一份富含膳食纖維的谷物食品,可使血糖在一整天內保持平穩的狀態,并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幾率、延緩機體老化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谷物食品并不是指精米白面,而是指“全谷物”,即沒有經過精加工的稻米、小麥、玉米、小米、燕麥、大麥、黑麥、高粱和蕎麥等谷物。
5..退休后別太閑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48人在退休后仍從事一些輕松的工作或社會公益活動。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老齡化縱向研究項目主任路易吉·費魯奇指出,人們在剛退休的一段時間內,患肥胖癥及其他慢性病的幾率會驟然增高。因此,人們在退休后不要使自己的生活過于悠閑。退休老人可以憑借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知識來做一些義務工作,如到本地的博物館做義務講解員、到附近的小學做課外輔導員等。
6.不過分憂慮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62人從來不把煩惱藏在心里,而會采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來應對壓力。研究人員指出,人們若不具備這種天生的樂觀性格,也可采取其他方法來應對壓力,如練瑜伽、游泳、冥想等。有時候,進行幾次深呼吸也能起到緩解精神壓力的效果。與此相反,坐在電視機前吃零食和飲酒不但不能緩解壓力,還會使人增添一些新的煩惱。
7.嚴守作息時間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50人將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的作息時間(包括起床、進行散步等身體鍛煉和上床睡覺的時間)十分有規律。研究人員指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會逐漸衰退,在出現睡眠不足或飲酒過量等情況時其身體機能會受到較大的損害,免疫力也會顯著降低。大多數長壽的人都很懂得自律。對于老年人來說,自律并不是讓自己受到一大堆規章制度的束縛,而是指妥善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從而活得“不慌不忙”。
8.與外界保持密切的聯系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60人與自己的親人或朋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研究人員指出,老年人,尤其是鰥寡老人若能與外界保持密切的聯系,可有效地預防抑郁癥,顯著降低發生意外死亡的幾率。
9.經常運動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55人經常進行散步等運動。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醫學和老齡化研究中心教授杰·奧沙斯凱指出,中老年人若能每天都到住宅附近的公園、街區或購物中心散步30分鐘,能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10.吃天然食品,不吃補品
這些百歲老人都喜歡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很少吃缺乏營養的精加工食品(如精米、白糖等),僅有9人長期服用維生素C等營養藥。研究發現,一個西紅柿中含有200多種不同類型的類胡蘿卜素和200多種類黃酮。與服用成分單一的保健品相比,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營養物質要豐富得多。
笑話
頭部運動
診室里,一個身體肥胖的婦人在向醫生抱怨:“醫生,我的體重已經超過90公斤了,可還是經常有人請我吃飯。我該怎么辦呢?”
醫生:“你應該做做運動。”
婦人:“我做什么運動好呢?”
醫生:“你只需要做頭部運動就行,做法是把頭從左側轉到右側,再從右側轉到左側。”
婦人:“這么簡單啊,我應該一天做幾次啊?”
醫生:“不一定,只要有人請你吃飯,你就做這個運動,直到那人離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