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來說,這個現(xiàn)買的世界,所有事情都是新鮮和令人驚奇的。孩子從早到晚不斷地問父母“為什么”“怎么回事”“為什么要下雨”“為什么糖是甜的”等問題。他們想通過語言表達這個發(fā)現(xiàn),但不知怎樣表達好,于是求助于父母。父母必須鼓勵孩子的這種探索心理。這時父母絕對不能對孩子撒謊。這是因為父母必須在孩子心里種下“父母不是撒謊的人”的這種可信賴感。
孩子未必都是出于求知欲而提出各種問題的。孩子遇到問題,就問父母,在反復(fù)詢問父母的過程中,如果父母任何問題都給予回答,那么自己就不用考慮了。孩子有的時候是以這種圖輕松的心理提問題的。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所有提問,不應(yīng)該都像百科全書一樣機械地答復(fù)孩子,最好是用一種讓孩子自己也要考慮的回答方式來回答孩子。
當(dāng)父母被孩子問到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怎么辦?孩子未必一定要求完全是自然科學(xué)式的解答,父母不妨像詩人一樣回答孩子的提問。當(dāng)連續(xù)二三個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時,也最好不要隨便說“不知道”“忘了”,否則,當(dāng)孩子被問到什么問題的時候,也會不加思考地說“不知道”“忘了”。當(dāng)孩子明白這樣回答就不被再追究下去了,那孩子就會不斷地用這種方式回答。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答不上來時,要和孩子說:“咱們查查字典好嗎?”然后一起查《百科辭典》以尋求解決的辦法。當(dāng)然,如果是孩子自己應(yīng)該考慮的問題,父母最好能反問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呢?”不管是什么問題,都禁止對孩子的提問回答:“現(xiàn)在忙著呢,別問那么多問題。”
不能因孩子記憶力強,就想讓孩子成為什么都知道的人。知識是生活必要的消耗品,只有那些不能生氣勃勃生活的人,才積攢知識。
必須教給孩子的是如何生活,每天只是看電視的孩子,不太問“為什么”“怎么回事”。就是有了疑問,他們也能立即在電視上找到答案。電視里的作者總是創(chuàng)作那些對孩子不留有任何疑問的作品。孩子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些,知道答案一定會給的。
聰明的父母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每天都能發(fā)出“為什么”“怎么回事”,并積極幫助孩子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