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后,幼兒開始對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爸爸媽媽要把握住這一點,和寶寶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在良好的氛圍里培養寶寶閱讀的習慣。
當你信心百倍地把寶寶攬在懷里,準備給他講故事時,他卻溜煙跑掉了:當你聲情并茂地演繹情節時,他卻對只起點綴作用的瓢蟲分外著迷……看似簡單的講故事,卻會給你帶來各種煩惱。
煩惱: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我讀文字,但是他卻對圖感興趣,經常因為圖的內容打斷我的話。我應該怎么辦?
所謂繪本,就是圖畫書,這種書就是通過圖來講故事,而文字只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孩子對圖感興趣是非常好的事情,父母不妨以孩子為主導,從圖入手,甚至只看圖不看字,一起猜猜內容
煩惱:童書中有很多書面語,我應該忠實于原著,讓孩子在聆聽中學會這些語言,還是應該翻譯成大白話?
首先,你要確保你讀的是高質量的童書,這類童書中出現的你認為的書面語,很可能是著譯者專門為孩子提供的學習機會。它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詞匯量和凝練、獨特的表達方式如果是這樣,爸爸媽媽還是抱著尊重與寬容的心理,按照原文朗讀,這樣對孩子很有益處。而且,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你覺得艱深的詞匯,孩子可能通過圖畫就能領悟,其次,要檢查是不是給孩子看了不是這個年齡段的書。第三,改變自己對童書的認識——童書不是娃娃腔的書。當然,如果個別字詞確實與你的語言習慣很不相符,你可以適當改編。
煩惱: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總是提問,我應該回答他嗎?如果那樣的話,講故事時就總被打斷了。
父母應該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判斷,他提出的是關于故事的問題,還是毫不相關的?如果是前者,比如有關故事背景的,父母就應該及時解答,以便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如果是為了拖延時間,父母可以說“這個問題我們看完故事再討論吧”,然后在合上書本之后,花些時間和孩子聊聊故事,或者他感興趣的話題。如果孩子沒有提問,不要自作多情地解釋,影響講故事的進程。
煩惱:女兒總是重復聽一個故事,我應該尊重她的要求,還是應該給她介紹別的書呢?
孩子需要反復聽才能學習,孩子對熟悉的事物感到安心。當孩子從書上學到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之后,或者書本的內容對他來說太簡單之后,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書上了。雖然重復講一個故事讓大人倒胃口,但是孩子卻收益良多。他們在一遍遍地聆聽中可以學習語言技巧并思考故事內容。而且,故事情節按照他的預測推進,可以讓他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小貼士:1~3歲親子閱讀小提示
2歲以前,給孩子重復讀少量的幾本書,比一次提供大量的書好得多。
如果是繪本,請讓孩子看到圖。
重復朗讀情節發展的書時,可以在關鍵位置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為了鼓勵參與,可以讓孩子幫忙翻頁。
不論孩子已經讀過多少次,朗讀前家長要提一下書名、作者名和圖畫作者。
避免讀太長的、描述性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