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診斷中,中醫都會用到望、聞、問、切等方法,而所謂的“望”主要就是指觀面相。我們可以從一個人臉上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顏色來診斷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寶寶的面色主要有五種,即紅、青、黃、白、黑。家長要時刻注意寶寶的臉色,學會觀察和分析臉色變化的原因,從而診斷寶寶是否健康。
一、寶寶臉色發紅
引起寶寶臉色發紅的原因如下:
1.寶寶出現臉色發紅、輕咳嗽等癥狀,可能是患上了扁桃體發炎。
2.如果寶寶一睡醒或者在玩耍當中臉色就紅彤彤的,甚至出現面紅耳赤、煩躁不安、口唇干燥、呼吸變粗變快的情況,大多是由外感風熱引起的,常是發燒的反應。
3.室內缺乏充足的氧氣、天氣過冷或過熱、空氣過于干燥或含有某些刺激性的化學物質等,都有可能造成寶寶臉紅、呼吸不暢。
4.早上起來,孩子面色是白白的、淡粉色的,可是下午睡醒以后臉色就變成了潮紅色,這大多數是陰虛內熱。
5.一歲的寶寶患秋季腹瀉以后,他的臉色會發白、口唇發紅,這個時候家長要高度警惕。
專家提醒:在感冒流行最盛的季節,要預防扁桃體發炎。為了更好地保護寶寶的扁桃腺,家長平時也應注意寶寶的水分補充,多帶寶寶進行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二、寶寶臉色發黃
黃色分兩種,一種是淡黃,一種是鮮黃。淡黃色提示孩子虛弱,若是大一點兒的孩子則提示脾胃功能不好。
寶寶臉色偏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則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最好幫寶寶測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紅蛋白的指標。
2.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后2天至3天,會出現臉部發黃現象,這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新媽媽應該密切觀察。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病理性的在寶寶出生很短時間內就出現了,這種黃是次序地,迅速地加重,需要及時到醫院處理;生理性的黃疸一般經過兩三天以后,最多不超過一個禮拜,就會褪顏色了。如果自己的寶寶黃疸老是不褪,不但身上黃,臉上也紅,一定要帶他到醫院去。
3.肝膽疾病和遺傳原因等:這需要由醫生檢查后確認。如果寶寶以前臉色不黃,一般不會是遺傳原因。
專家提醒:新媽媽要做的是去醫院確認寶寶臉色發黃并非遺傳或肝膽功能異常,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為寶寶進行合適的食補。
三、寶寶臉色發黑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如果孩子腎臟有毛病,那么他的面色往往發黑。還有些孩子面色發青、口唇發紫,伴有嘔吐,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由中毒引起的。
引起寶寶臉色發黑的原因有:
1.如果寶寶平時經常出現臉色發黑狀況的話,新媽媽就需要注意寶寶是否患有惡性貧血或者“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
2.抽搐也可能引起寶寶面色發黑。寶寶可能處于抽搐狀態,正常情況會在5分鐘至15分鐘自動停止。在寶寶恢復正常后,家長須帶寶寶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身體,以確定是否還有其它原因。
3.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常常容易喪失意識,進入睡眠狀態,臉色發黑,新媽媽應緩和及安撫一下寶寶的情緒。
專家提醒:寶寶出現抽搐癥狀,可能是缺鈣造成的。造成寶寶臉色發黑的貧血往往屬于惡性貧血,需要及時送醫院檢查。
四、寶寶臉色慘白
白主要是指的是寒和虛,以虛為主。造成寶寶臉色及嘴唇發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造血原料不足,如鐵、葉酸、維生素B。蛋白質等缺乏。
2.造血功能障礙,有的寶寶得過肝炎或服用過氯霉素、磺胺類藥物,使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定的障礙。
3.紅細胞被破壞或丟失過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液少量地、不斷地流出血管外,一旦超過了骨髓的補償造血能力,會引起失血性貧血。
專家提醒:一些水腫的孩子,面色是慘白的,如果說孩子不但臉色白,同時還伴有發抖,可能是驚厥發生的前兆。家長一定要小心!寶寶臉色發白大多數跟寶寶的造血功能有關,家長在平時的飲食中應該注意給寶寶補充鐵元素,如動物肝臟、魚類、牛肉等鐵和鋅含量高且易于吸收的食物。
五、寶寶臉色發紫
引起寶寶臉色青紫的原因并不多,但大多比較嚴重,具體如下:
1.如果寶寶平常就有臉色青紫的狀況,新媽媽需要注意寶寶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
2.突然間的呼吸道堵塞,也是引起寶寶臉色青紫的原因之一;不規則的進食習慣也可能造成這種狀況。
3.某些貧血癥,如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都可能造成寶寶臉色青紫。另外,一些食物、藥物中毒也可能引起寶寶臉色青紫。
專家提醒:為了避免人為原因阻塞寶寶呼吸道,家長在寶寶進餐時要細心照看,教育寶寶安靜進食,培養寶寶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同時,家長不給寶寶吃不易嚼碎的食品。發現寶寶臉色發紫后,家長要把寶寶送到醫院。根據醫院檢查的結果,做好對寶寶身體的保護,例如補充營養、鍛煉身體等。
可以說,寶寶的臉色變化是寶寶身體健康與否的晴雨表。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認真觀察寶寶的臉色,并且學會分析不同疾病的不同顏色表現。這樣我們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時發現,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