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喜歡把東西占為己有。他們享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可是當爸爸或媽媽吃了一口他們的食物,他們就會大叫著讓父母吐出來。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如此自私?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不講方法的愛造成的。
天天看到孩子“爆發(fā)”
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如果自己的愿望一旦沒滿足,就用撒潑打滾、哭鬧不休的方式來脅迫家長。某幼兒園老師說,這樣的情形在每天下午家長接孩子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會因為各種理由發(fā)飆,可能是接他的人不對,也可能是他想要的東西家長沒有帶來。前幾天,有一位奶奶來接孫子,孫子一看不是爸爸來接,邊哭邊對奶奶喊:我找爸爸,你給我走,去找爸爸。有一位媽媽沒有給孩子帶爆米花,孩子就不干了,媽媽趕緊跟孩子解釋,說賣爆米花的地方太遠,媽媽擔心接晚了你不高興,要不媽媽現(xiàn)在帶你去。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躺在那兒哭著喊,你去給我買,買回來再接我。有一個小女孩因為媽媽接她晚了,對媽媽又打又擰的,媽媽又是道歉又是哄,在一旁的老師看不下去了,過去勸這個小女孩,結果小女孩“啪”給了老師一巴掌。
這是我的,你不許摸
孩子習慣對家長頤指氣使,在幼兒園里也是以自我為中心,這點在對玩具的占有上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孩子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的”。有的孩子會占有某些玩具,不允許別的小朋友來玩,或者是別人玩得好好的,他過去就搶。
不懂得謙讓
幼兒園每天有自由喝水時間和規(guī)定喝水時間。有的孩子不愿意排隊,會沖到前面,把水碗拿過來,跟老師說,給我倒水。每天午睡后會吃水果,有時老師忙著給別的小朋友穿衣服或是梳小辮,讓孩子們自己拿,中大班的孩子會挑大個兒的,挑到大的后,特別得意地在那兒吃。
對“謝謝”這個詞很陌生
有些孩子覺得別人為他干什么都是應該的,對于幫助了他的人,他不會說“謝謝”。有一次,老師看到一個中班的孩子鞋穿反了,就幫她換過來,鞋不好穿,費了很大勁才提上去。換好后那個孩子站起來就要走,老師提醒她,你忘了對我說什么了?孩子不說話。老師說,你應該對我說“謝謝”。孩子很冷漠地看了她一眼繼續(xù)往外走。老師追著她說,你應該對我說“謝謝”。那個孩子最后終于說了聲“謝謝”。
解決方案
不要總對孩子說“都是你的”
有個孩子特別愛吃魚香肉絲。有一次,媽媽做好后,爸爸夾了兩口。媽媽說,這個是寶寶喜歡吃的。結果這么一說孩子不干了,上去一只手搶爸爸的筷子,一只手摳爸爸嘴里的魚香肉絲,邊搶邊說,你還給我。在另一個家庭里,爸爸出差帶回一種國外的巧克力,爸爸讓孩子給爺爺奶奶一塊,孩子不給,爸爸就拿著去給爺爺奶奶,孩子不干了,哭著打滾。爺爺奶奶趕緊把巧克力還給孩子,說:“你爸爸逗你玩呢,爺爺奶奶不吃,這都是你的”
父母要學會向孩子索取
一、好東西一起分享
不管多好的食物,都要和家人一起分享,不要再對孩子說“全是你的,都是你的”這種話。
二、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辛苦。當爸爸媽媽給孩子買來玩具或是衣服的時候,孩子要說“謝謝媽媽,謝謝爸爸”同時要告訴孩子,不管是誰幫助了你,都要跟對方說“謝謝”
三、對老人要尊敬有些孩子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那么,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對自己的父母尊敬有加、關愛有加、感恩有加比如,奶奶去接孩子了,要對奶奶說,媽媽您辛苦了。現(xiàn)在很多年輕的父母認為老人為他們付出都是應該的,那孩子就會學習父母的行為
父母要對他們身邊的人學會感恩,讓孩子去模仿
四、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慢慢學著別人的事情幫看做
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小書包就得自己背著,爺爺奶奶都上年紀了,不能替你背,
韓國孩子為何懂禮貌
一個月前,幼兒園來了一個韓國的孩子,才兩歲多,在小小班就讀從他身上,老師看到了教育的差異性他每次見了老師都主動問好,-而我們的孩子每次都是老師主動問候——寶寶早。這個孩子每次都是跟著姥姥和媽媽一起來,見到老師后,姥姥和媽媽會鞠躬,這個孩子也跟著鞠躬,走的時候主動跟老師說再見、有一次,他媽媽接他有點兒晚,他就和老師安靜地坐那兒等著看到媽媽來了之后,他什么也沒說,只是緊緊地抱著媽媽的脖子媽媽擁抱了一下孩子,然后和老師說再見,也沒有抱孩子,也沒有道歉,拉著孩子的手走了。這一切感覺很自然,不像我們的家長總是覺得欠孩子一樣
韓國孩子的行為讓我們感觸很深,為什么人家那么小的孩子比我們的大孩子都做得好,就是因為家長的教育觀念以及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觀我們的家長,對孩子不講索取,也沒有任何要求,更沒有引導地把愛施給孩子孩子只是被動等待著、接受著,覺得這些都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