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提到過的著名河流,一條河流在哪里出現,從哪里經過,又歸屬于哪里,決不是偶然的事,它包含了天地運行的玄機,實在是造物主經過縝密思考而決定的。
塔里木河的出現,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作為一條河流她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環峙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嶺,阻隔著一切來自其他世界的聲音,那些充滿雨意的雷聲只能在別人的天空奏響,它也封閉著一切外部的訊息,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濕他鄉的夢。極度干旱的沙漠,裸陳著對天空的一次次叩問,而降雨量幾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讓塔克拉瑪干落寞失意。
這是一條多么率直的水系,坦蕩、剛烈而勇敢。從一開始命定的悲劇就早已隱伏,悲苦的宿命也昭然若示,但這并不能改變塔里木河的行動準則,作為一條優秀的河流,該揚波的時候必定揚波,該隱忍的時候必定隱忍,該奔涌的時候一定奔涌,該瀠洄的時候就一定瀠洄;流就流出氣魄,縱橫捭闔,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韻味,一波三折,百轉千回。
你再不會見到存在著這么巨大反差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與放松;河水淺吟低唱,嚶嚶細語,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樣的羸弱,甚至有點可憐;而洪水期卻是一次生命的張揚與放縱,浩浩蕩蕩,左奔右突,把河床擴大到幾倍,處處呈現的是強悍與力量,時時迸射的是陽剛和霸氣。
就是這樣一條河,被稱為中國第一大內陸河流的塔里木河,卻不能逃脫被沙漠吞噬的命運,河與沙做著堅韌而長久的廝搏。當塔里木河挾著昆侖山的冰雪,一路吶喊沖向沙漠的時候,塔克拉瑪干不動聲色,集合了億萬的沙粒,布成最廣泛的戰線,用最柔軟的辦法,讓河水就范;當塔里木河閃著寒光像一刃冷兵器,切割開沙漠柔軟的皮膚,你看到河的確是贏家,可是到最后,那柄寒光閃閃的利刃,卻銹蝕在沙漠的肌體里,最終折斷;當塔里木河飽醮著冰雪水,在塔克拉瑪干這張巨大的畫紙上寫出一筆勁道的點畫,那個2750公里的筆鋒卻在意猶未盡的時候,被沙漠吸盡了最后的墨跡……有河總是有樹,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是河接近藍天白云的一種方式,站立起來的河,嘩嘩的林濤,讓鳥魚一樣游來游去。追隨塔里木河,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它們粗枝大葉,揮斥方遒,緣著塔里木河這條蒼青的脈管,英姿勃發,充滿性感。但是離塔里木河愈遠就愈讓人由吃驚而漸漸地震驚——那是些脫去了綠色的樹——它們死了,但還以樹的姿態直立著。當地人稱,胡楊生三百年,死了站立三百年,倒地不枯朽又三百年。這也許有點夸張,但卻表達了人們對這種英雄樹的崇敬,它也是我們內心的一種精神象征,一種我們內心太缺少的東西。
這不是一棵兩棵,而是大片大片的,宛若突然被繳械、剝去了軍裝的戰俘,缺少秩序,給養不足,長途的跋涉和致命的征伐使它們衣衫襤褸。但是,它們似乎很有信心也很有骨氣,盡管有的胳膊上纏著繃帶,有的腋下拄著雙拐,但沒有一個癱軟在地,沒有一個屈膝跪拜。錚錚鐵骨,至死不降。它們仍然是一個集體,軍魂未散,如果讓它們再穿上軍裝,手握槍柄,肯定又是一支銳不可擋的鐵旅。
是塔里木河拋棄了它們,還是它們走得太遠?就這樣,它們成了沙漠上沒有歸宿、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的流徙者,它們永遠挺起胸膛在走,而永遠走不出這塊沙質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斷萎縮,它的退卻不僅讓百萬胡楊流離失所,更重要的是它直接讓我們人類飽嘗苦果。
羅布泊這個中亞巨澤,在距今三四千年之前,成為樓蘭文明的搖籃。據考證,它的消亡,與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斷流,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條河流的斷流消滅了一個地區的文明,潰散了一個民族。清代徐松在他著名的《西域水道記》中記載了羅布人“素習水居,不便陸徙”的習性,而羅布泊據說在本世紀六十年代還有水,徹底干涸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羅布泊之不存,羅布人焉附?
如此說來,由于塔里木河的原因,人的處境并不比胡楊好到哪里去。羅布人過去以漁獵為生,實際上應該是沙漠中的漁民。常以中空的胡楊樹一劈為二作為行舟,在水面往來穿梭,迅如利箭。魚一直是他們的主食,如果一次打撈得太多吃不了,就埋進灼燙的干沙脫水成魚干,作為儲備食品,這是多么浪漫而富庶的生活。
但如今沒有了水,羅布人只能以土為生。讓一個以水為生命的民族,在極干旱的沙漠里生存,這是一種怎樣的殘酷?這不僅是觀念和思想上的一次巨大轉變,更是肉體和生存上的再抉擇。水給人的是智慧、豁達和幻想,而土地給人們的則是沉重,隱忍和務實,從水到土,不僅是一次行為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倒退,一次靈與肉的死滅。
樓蘭文明,是與羅布泊的干涸有相當關系,沒有了水,也就最終失去了家園,這支固守祖先舊地的樓蘭遺民,曾經以湖泊為伴,無憂無慮,漁歌唱晚,漁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圍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會斷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不見岸的大湖會徹底干涸?他們追隨羅布泊在荒原上遷徙,生活了幾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拋棄了!
這是上蒼對他們的戲弄?還是對世代擁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漫不經心和虛擲的懲戒?是否曾經有太多的水,就要輪回到極度的干旱?是否從來不知道淚的滋味,就一定要嘗嘗鹽堿的苦澀?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寫進去的著名河流。她是養育生命和文明的保姆,我們熱愛河流,我們以塔里木河為榮耀,我們愈是熱愛,我們愈是慌恐,我們愈是負疚,我們愈是失魂落魄。一條河從我們的昨天流到今天還要流到明天,而我們的內心竟不能輕松如浪波。
龜茲斷想
在庫車,在庫車的老城,在克孜爾千佛洞,在蘇巴什故城,在克孜爾尕哈烽火臺,在時間似乎停止流淌的寧靜深處,每一個前來造訪龜茲故地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幻聽或者幻視的感覺。
在庫車,只要你放慢腳步,關閉被世俗的喧囂充塞的耳朵,打開靜謐的內心,你就會聽到那穿越時光的駝鈴聲,低吟著絲綢古道的今昔,讓這個絲路古道的要沖之地,凝固出雕塑般的滄桑感。曼妙的龜茲樂在時空中回蕩,那曾引領了漢唐樂風,重建中原古典雅樂,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代大詩人如癡如醉的樂音,挾裹著龜茲泥土的芬芳,帶著西域特有的野性與生機,沖騰回旋,轟鳴散播,讓這塊異質土地的激情千百年來仍迸發四射;還有鳩摩羅什誦經的呢喃,沿著木扎特河谷潺潺流淌,他門中的二千弟子八百高僧在他的領誦下,聲如八月之山洪,沖刷著他身后的歲月,那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經》,是《妙法蓮花經》,這個聲震西域,名響東國的佛經翻譯家,用他誦經的梵唄之音穿起了一串永不潰散的珠鏈,讓它在歷史的手中錚然滑動;大地在震動,群山在擅抖,這是開山伐石的聲音,這是鐵錘鋼釬合奏的交響,這是開鑿地球上最大石窟寺群的鏗鏘之聲,那開鑿于紅色崖壁上的大大小小569個石窟,大張著569個嗓喉,向世界傳輸著中原佛教第二故鄉的濃濃鄉音;那是龜茲古渡吧,此岸的情郎用一聲銳響的呼哨留駐彼岸正準備離去的姑娘,姑娘并不回應他,隔著滾滾的水波,她的一道輕輕柔柔的目光便是電光火石,讓整個世界頓時失聰。龜茲古渡,渡去的人已成為歷史傳說,而傳說總在人們的心中復活。
在庫車,你只要調勻呼吸,輕輕閉上被繁華世事繚亂的眼睛,睜開寧靜的內心,你就會看到領轄西域的二十二個都護府和四鎮駐軍,旌旗獵獵,旄幟飄飄,銀盔銀甲,紅纓紅絡,往來馳騁的馬隊掀起沖天的黃塵,遮天蔽日……克孜爾千佛洞的伎樂飛天白云端徐徐飛降,天女散花,飄飄衣袂,無限的柔曼,無限的舒卷……在昭牯此寺,晨鐘暮鼓,梵音高誦,開壇講經的唐玄奘法像莊嚴,他在開啟著智慧,而更大的智慧已從佛塔的頂尖向他投射,他的目光已無法聚攏,銅廠河的河水一波三折,他的目光也隨之起起伏伏……來自天山神秘峽谷的向導,至今仍數不清這里有多少奇峰異巒,大峽谷里套著多少小峽谷,冶鐵的工匠們須發皆白,他們躬身勞作的身影被放大在克孜利亞的山崖上,他們冶鐵燃起的熊熊大火燒紅了整個中天山,紅色的山,紅色的烈焰,紅色的想象;而克孜爾,尕哈烽燧如一枚巨人的感嘆號,矗立在時間的深處,那燃自漢代的烽火把戈壁上的一輪太陽炙烤得焦黃,那騰起于大唐的狼煙,黑色的云瀑一直遮蔽了古往今來的朗朗新月……
曾經顯赫的城邦消失了,龜茲樂舞停止了旋轉,而歷史并沒有結束,歷史是一條河流,龜茲樂舞的靈魂沒有飄散,在庫車維吾爾人的婚禮和節慶上,歡樂的麥西來甫利熱烈的刀郎舞,似乎在重現著胡旋舞和胡騰舞的魅影。被龜茲壁畫記錄的古老樂器,在今大庫車的民間樂器作坊里,仍能找到它的制作者。看到鐵匠鋪里揮汗如雨的老鐵匠,鍛制一把小刀的精湛技藝,你不會懷疑龜茲武士的鎧甲和手中的兵器,不是他們打造的。
這里有太多的文化沉積,中西文化在此碰撞,這里是歌舞之鄉,是西域樂都,是民俗民風展示的大舞臺,是西域歷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館;這里曾被太多的宗教覆蓋,薩滿教、摩尼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哪一種宗教的土層都富含著精神的取向;這里曾有太多的人登臺又謝幕,大汗的儀仗來了,匈奴的王庭去了,突厥的鐵騎來了,吐蕃的將軍又去了,在這片馬蹄耕耘的土地上,來來去去的總是歷史的背影,而所有歷史文化的積淀,都決定了它只有深厚的底蘊。
被深埋于此,積郁于此,沉淀于此的還遠不止這些。山河崢嶸,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遠古白堊紀的海生物沉積,形成了另一種海,在古龜茲大地的深處,黑石油澎湃。這是一片復活的海,是一片鼓蕩著西部獵獵雄風的希望之海。
根植于古龜茲歷史文化厚土,如今的庫車正茁壯為一棵參天巨樹,它的根遒勁有力,它的根百折不撓,它的根一路攢行,它的根跨越了九省區,一直把堅韌的根系伸向黃浦江畔。2004年9月,西氣東輸工程從庫車牙哈天然氣田開始向上海輸氣,從此遙遠西部的庫車與時代前沿的上海緊緊手拉著手,庫車感受到了來自改革前沿的陣陣潮聲,而上海也分明感到了龜茲故地刀郎舞的律動。這是一片多彩的土地,黑色的石油、黑色的煤炭和白色的棉花,構成了兩個極端的色彩對比,而斑斕的杏花,成為這塊土地上比石窟、壁畫、佛塔以及烽燧更具意味的象征,誰能證明那綻放于漢唐的芬芳已經消失?嚶嗡在杏花吐蕊的蜂群,采擷的是今天還是昨天的甜蜜?
在庫車,這決不是幻聽:打樁機的汽錘鏗鏘,把一種力量直插地心;列車的吼叫撕破寧靜的黎明,帶來一個玫瑰色的早晨;鉆機轟鳴,巍巍鉆塔下鉆桿旋向堅硬的巖層,一步一步逼近目標。
在庫車,這也絕不是幻視:高聳的煉塔燈火閃爍,營造著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景;一座石油新城崛起在古老的土地,更有矗立著大煙囪的火電廠,把光明送到遠村遐塞……
哦,我風情萬種的龜茲,我多姿多彩的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