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和托孤之間同樣茲事體大,如果身后所托非人,不但先前辛苦拼下的一點基業要破落干凈,且還害了子孫性命,倒不如置身草萊,混一口粗茶淡飯來得安穩。明建文帝初立時,朝無可輔之人,朱元璋也真是,殺人殺紅了眼,連個可靠的人都不給孫子留下,所以才有燕王之變。設若徐達或者劉基,有一個人遺存下來,事情也不至于如此。
劉邦向呂后交代后事,就托了周勃這人, 安劉者,必勃也 。周勃雖憨,但為人不鬼,可靠,其智雖不足制止變亂的發生,但卻可以力挽狂瀾,替劉家保住天下。所以說,英雄不但自知,還知人。
東魏權臣高歡,從托孤一事看,也算是半個英雄,盡管他的兒子們一個比一個禽獸,但這無損老子的才智。高歡病重時,對兒子高澄說:“ 侯景這人專制河南已經十四年,常有飛揚跋扈之志,只有我能鎮得了他,你怕是不行。我一旦逝世,千萬不要馬上發喪,免得侯景借機發難。庫狄干鮮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這兩個人很正直,終不會有負于你。可朱渾道元、劉豐生遠來投我,必無異心。潘相樂本是道人,心地和厚,你們兄弟當得其力。韓軌為人直爽,對他應多擔待點。彭相樂是難得的心腹之人,對他應多加防護。朝中可與侯景匹敵的,只有慕容紹宗一人,我故不貴之,留以遺汝。” 高歡耍了一個政治手腕,讓高澄恩結慕容紹宗,以得其死力。所謂謀貽子孫者,大概就是如此了。
高歡對侯景的判斷相當準確,梁太清元年(547)正月初八,高歡病逝。僅五天之后,侯景就發動叛亂,同年三月,投降南方的梁朝。信佛的梁武帝不聽眾人的反對,也是貪心作怪,要借機打過長江北上,于是收留了侯景,并委以要職。可是侯景此人,正如高歡所料,天生的腦后長反骨,好心的梁武帝沒得到好報,公元548年8月,也就是降梁一年后,侯景舉兵作亂,549年攻克建康,梁國的開創者梁武帝蕭衍被其俘獲,并餓死臺城。
高歡用慕容紹宗之故智,也被唐太宗李世民師法。李世民知道李勣此人可以托孤,疾甚,對兒子李治說: “李勣有才智,但你與李勣無恩,恐不能懷服。我現在故意將他趕出朝廷,外放疊州都督,如果他立即動身赴任,一刻不留,我死之后,你即授以仆射之職,親任之。如果他徘徊顧望,不肯前去,你立即殺了他。”
李勣也是腦子靈光的人,受詔當日,二話不說,家也不回,直接赴任去了。可是李勣后來確有負李世民所托,史書上說, 太宗以機數御李世勣,世勣亦以機心事君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昭儀為皇后,同是顧命大臣的褚遂良極力反對,而且也產生了效果。李治舉棋不定,征求李勣的意見。李勣說: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就是如此不負責的一句話, 上意遂決 。設若當時李勣和褚遂良站在一起,稍稍堅持一下,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也可能就不會出現后來的武周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