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吉妮宮內節育器在育齡婦女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副作用及最佳放置時間。
【關鍵詞】宮內節育器,吉妮固定式,剖宮產術中放置,避孕效果
宮內節育器是應用最廣泛的避孕方法之一, 但傳統的宮內節育器常出現脫落、出血或疼痛及帶器妊娠。本院于2007年10月以來對選擇吉妮宮內節育器避孕的婦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12例受術者年齡在24~40歲,均自愿放置宮內節育器(IUD),無放置禁忌證,且愿意接受定期隨訪,根據要求分成兩組,Ⅰ組112例,放置時間為月經干凈后3~7天,經陰道分娩3個月,剖宮產后半年,人工流產術后放置;Ⅱ組100例,剖宮產術中放置。手術完畢每例登記一份手術記錄單, 發放隨訪記錄本。
1.2 材料 吉妮IUD(天津和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由6個銅套(直徑2.2mm,長5mm)和一根0/0號聚丙烯手術絲線組成,銅套串于絲線上,頂、底兩個銅套固定,銅套面積為330mm2,絲線頂端系一小結,距第一銅套10mm,絲線尾端形成尾絲。
1.3 方法 Ⅰ組放置時間為月經干凈后3~7天, 經陰道分娩3個月,剖宮產后半年,人工流產術后。Ⅱ組于剖宮產術中放置。均由技術熟練醫生施術,用吉妮IUD專用放置器將絲線小結植入子宮肌層10mm,使吉妮懸吊于子宮腔內,剪除多余尾絲。(Ⅱ組在42天門診復查時查看尾絲情況)
1.4 隨訪 放置后1、3、6、12 個月隨訪受術者,詢問自覺癥狀、月經變化, B超檢查IUD 在宮腔的位置。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Ⅰ組隨訪觀察12個月,因癥取出3例,其中2例因出血取出,帶器妊娠1例; 脫落2例;2例失訪,隨訪率98.2%,12個月續用率95%。Ⅱ組隨訪觀察12個月,因癥取出2例,其中2例因出血取出,帶器妊娠0例, 脫落0例,1例失訪,隨訪率99%, 12個月續用率98%兩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IUD 使用1 年續用情況:
分組 上環 脫環 出血 帶器妊娠 失訪 隨訪率 12個月續用率
1組 112人 2人 4人 1人 2人 98.2% 95%
2組 100人 0人 2人 0人 1人 99% 98%
2.2 副反應 Ⅰ組有部分受術者在放置IUD 后出現明顯的下腹痛、白帶增多、月經量改變等,以3個月內較為明顯,大多數對癥治療后逐漸減輕或消失,2例出血者一年后取出。Ⅱ組以上副反應發生不明顯,有少數患者惡露時間延長,大部分在3個月后消失,2例經常出血者一年后取出。
3 結論
宮內節育在我國臨床應用已經幾十年了,吉妮環于1985年誕生,其特殊的結構使吉妮環能夠懸吊在子宮腔中,并保持位置不變。吉妮環具有隨意彎曲性,占據空間少,且與宮腔關系適應性好,解決了子宮節育器與子宮腔空間不相容問題,同時它的設計較少刺激宮壁,不影響宮縮,在降低子宮排異反應的同時也降低了脫落率,且有效地減輕了吉妮環的副反應(出血和疼痛)。無支架固定方式的吉妮環放置后能適應不同階段的子宮變化[1]。吉妮環含銅表面積330mm2, 高負荷的銅表面積使吉妮IUD帶器妊娠率明顯下降,隨訪1年,帶環妊娠1例,妊娠率0.47%, 與文獻報道的第一年妊娠率低于1 %相仿[2]。吉妮環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通過以上兩組不同放置時間方法的比較,剖宮產術中放置優于前組的:①剖宮產術中放置是在直視下操作,避免了子宮過度前傾前屈或后傾后屈,小結不能被植入子宮底肌層內造成環位異常脫環的弊病;②產后子宮的恢復期也是環的適應期,禁止性生活也減少了感染的機會,縮短了環的適應期,減少了環的副反應;③術中放置減少了子宮恢復后的再一次操作,避免了醫源性生殖道感染的機會。因此剖宮產術中放置吉妮IUD是廣大剖宮產婦女值得采用的方法。
所以, 吉妮IUD是安全、有效、副作用低的新型宮內節育器,而剖宮產術中放置吉妮IUD,更是醫務人員應該對剖宮產婦女推薦和采用的避孕方法。
【參考文獻】
1 卞琳. 剖宮產術后放置GeneFiex、TCu220C及活性165宮內節育器的臨床效果比較. 中國計劃生育雜志, 2008,(9):560-562。
2 林麗玲. “吉妮”宮內節育器臨床應用效果研究(附554例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04,26(6): 106-107。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計生婦幼保健院)
(編輯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