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是佛教叢林寺院里的號令,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后緩,警醒大眾,長誑已過,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后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冥昧!叢林寺院一天作息,是始于鐘聲,止于鐘聲。
森田悟由的鐘聲
一天清晨,住持方丈奕尚禪師從禪定中起來時,寺里剛好傳來陣陣悠揚深沉的鐘聲,走廊兩邊朩樨花瓣露珠紛紛墜落,整個空氣仿佛都跟鐘聲發生著共鳴。禪師凝神側耳聆聽良久,待鐘聲一停,忍不住召喚侍者,詢問道:“今天早晨敲鐘的人是誰?”
侍者如實回答道:“報告方丈,是一個新來參學的小沙彌。”
于是奕尚禪師就要侍者將這小沙彌叫來, 問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樣的心情在敲鐘呢?”
小沙彌不知禪師為什么要這么問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沒什么特別心情,只是為打鐘而打鐘而已。”
奕尚禪師道:“不見得吧?你在打鐘時,心里一定念著些什么?因為我今天聽到的鐘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只有心正意誠的人,才會發出這種深沉博大的聲音。”
小沙彌想了又想,然后說道:“其實也沒有刻意念著,只是我平常聽您教導說,敲鐘的時候應該要想到鐘即是佛,必須要虔誠、齋戒如佛,用猶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敲鐘,就是這樣而已。”
奕尚禪師聽了非常滿意,再三提醒道:“往后處理事務時,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鐘的禪心,將來你的成就會不可限量!”敲鐘是一個和尚的必修課,但看似簡單又平常的敲鐘,奕尚禪師卻能用心聆聽,讀懂了敲鐘人的心思意念。
這位沙彌從童年起,養成恭敬的習慣,不但司鐘,做任何事,動任何念,一直記著剃度師和奕禪師的開示,保持司鐘的禪心,他就是后來繼承奕尚禪師衣缽真傳的森田悟由禪師。
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
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職員。他有個外號叫“每桶四美元”。這是因為他每次在旅館或書信及收據上簽名時,總要在自己名字的下方認認真真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幾個字。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后說:“竟有這樣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一定要見見他。”于是盛情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多年以后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做了第二任董事長。
得人才者得天下,要想得到人才,就得先識別人才。識別人才的方法之多,數不勝數。但從細微之處來識別一個人的品性才華,無疑是一種準確、快捷且低成本的辦法。因為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最能體現人的心靈深處的意志和自身的修養,而這種心靈深處的東西往往會決定一個人日后的成就有多大。
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
禪說管理:可以不識字,不可不識人,管理者要注意從細微之處識別人才。
奕尚禪師不但識人,而從鐘聲里能聽出一個人的品德,這也由于自己是有禪心的人。諺云:“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彌雖小,連司鐘時都曉得敬鐘如佛的禪心,難怪長大之后,成為一位禪宗大師!可見凡事帶幾分禪心,何事不成?
同樣一個撞鐘的小和尚,因為整天撞鐘覺得無聊之極,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后來,主持調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嗎?不響亮嗎?”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代的管理者應該深思:自己是否具有奕尚禪師的洞察力,能從敲鐘這樣的小事情中發現一個人是不是人才。 整理/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