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學家。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后師從章次公先生,深得其傳,從醫近70載。治學嚴謹,醫術精湛,對內科雜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后研制了“益腎蠲痹丸”、“復肝丸”、“痛風沖劑”等中藥新藥,獲部、省級科技獎。2007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2009年獲首屆“國醫大師”稱號。
“國醫大師”朱良春93歲了,但他讀報紙、看韓劇、用iTouch,笑稱自己“年歲是大了,但反應思維還可以,心態沒有老”。在他看來,真正的養生法則“一定是平實的、要靠堅持的,絕不會顛覆常識,也沒有捷徑可走。”
一喝70年的“養生粥”
朱良春有一碗喝了70年的“養生粥”。
在上世紀30年代末,他隨老師章次公在上海行醫,師徒日夜操勞,人逐漸消瘦。母親把綠豆、薏仁、扁豆、蓮子、大棗清洗干凈,用黃芪浸泡過的水大火煮開,換小火煮40分鐘,再放入枸杞煮10分鐘,煮出來的粥不僅味美,而且能抗疲勞、強體力,朱良春吃了幾個月后,精神開始好轉,不再感覺疲勞,這個習慣保持了下來,到現在還堅持每天喝上一碗。
朱良春解釋說,為心主血脈,心的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正常、精力充沛,而有清熱解毒功效的綠豆是入心經的、帶點苦味的蓮子也正好能夠清心養心;肝藏血,肝經氣血充足則體力強健,枸杞是補肝佳品;脾主運化,承擔消化吸收功能,紅棗、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并有防病抗癌的作用;肺主氣,肺氣足了才會生機旺盛,薏仁補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腎藏精,蓮子、薏仁、枸杞都對腎有補益作用。“這幾樣東西合在一起能滋補、調和五臟,使正氣充足、精力、體力旺盛,再加上大補元氣的黃芪,食療效果非常好。”
“養生沒有捷徑”
在他看來,維護健康沒有秘訣,就是精神愉快、適量運動、勤于動腦、作息規律、飲食平衡5條。
朱良春認為,情緒困擾是百病之源,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沖動、暴怒等情緒波動、失衡,容易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樂則長壽,神安延年,保持良好的情緒非常重要。
朱良春強調運動。“我的辦法是,每天晚上站著收看新聞聯播,一邊看一邊活動四肢,手臂來回擺動,有點像打太極拳,腿則下沉、彎曲,呈半蹲姿勢,這樣5分鐘就能感覺身體變熱,十來分鐘就覺得微有汗意,這時我就不動了,慢慢放松。我認為運動一定要適量,貴在堅持。”
朱良春堅持“每日必有一得”。“我沒什么嗜好,唯一的樂趣就是讀書。每天晚上臨睡前,我都要回顧自己今天有沒有什么新的知識和體會,如果沒有,我一定要去翻書看報,直到發現哪個觀點特別好、哪句話特別精彩,我才能酣然入睡。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填補,讓我不會感覺自己精神空虛,從而心安理得地入眠。”
“古人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符合人體規律的。朱良春感慨地說,現代人經常熬夜,但無論如何,要爭取在夜里11點前睡覺。“每天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陰陽交接的時候,這是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之時,是最好的睡眠時間,如果連續熬夜,就會損耗人體陽氣,即使你第二天睡到10點也不容易補回來。”
在飲食方面,朱良春講究“節食可去病”,即飲食一定要合理搭配并有所節制。“宴請一般多是肥甘厚重的美食,我是不太參加的,實在推辭不掉,也盡量以素食為主,肥膩少吃一點。”
在朱良春看來,真正的養生法則必然是平淡的、樸實的,但又是需要堅持的。“養生沒有捷徑,健康也不可能一朝一夕獲得,全靠自己身體力行、持之以恒。”
轉載自《瞭望新聞周刊》
(編輯 墨非)